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 近年来机器人发展迅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应用于人类社会不过科学家还在一直研究新的机器人这不新加坡科学家就研制出了新型水底机器人。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创造了一种模拟蝠鲼的机器人。这个可爱的小家伙被研究人员称为“蝠鲼机器人”它大约有35厘米长63厘米宽重量约为680克。它的每一个胸鳍都有一个电动马达提供动力借助这对柔软的胸鳍它能够畅游长达10个小时。国立大学机械工程学系副教授ChewChe
近年来机器人发展迅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应用于人类社会不过科学家还在一直研究新的机器人这不新加坡科学家就研制出了新型水底机器人。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创造了一种模拟蝠鲼的机器人。这个可爱的小家伙被研究人员称为“蝠鲼机器人”它大约有35厘米长63厘米宽重量约为680克。它的每一个胸鳍都有一个电动马达提供动力借助这对柔软的胸鳍它能够畅游长达10个小时。
国立大学机械工程学系副教授Chew Chee Meng在写给NBC新闻(国家广播公司)的一封邮件中称:“众所周知蝠鲼是极其高效的游泳健将。目前大多数水下自动潜艇使用的是传统的螺旋桨式推进器我们想要探索一种替代的方案。”
这种机器人能够用于执行搜索和营救工作而且也能够进行水下调查和检测比如环境组织正在进行的那些水下调研。据研究人员称这种蝠鲼机器人甚至能够以集群的形式进行部署实现更快、更高效的搜寻和调查。
工程师们耗费了2年时间对40个不同的胸鳍设计进行了测试试图再现真实蝠鲼向后拍打海水时产生的推力。研究人员称蝠鲼机器人在水池测试时获得了良好的机动性。它的最快速度能够达到2.3英尺每秒(0.7米每秒)几乎相当于1.6英里每小时(2.57公里每小时)。
与真正的蝠鲼一样这种机器人的身体设计成了宽而且扁平的样子这意味着研究人员能够在它的腹部安装多种传感器。据Meng声称鱼鳍设计似乎比推进器有着更大的好处。除了不太可能被杂乱的水草缠住之外它们产生的湍流要少于推进器。从整体上来说蝠鲼机器人趋向于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较少的环境影响。
Meng和他的同事们想要在海洋环境中对蝠鲼机器人进行测试以此研究它在各种深度下的游泳能力并且评估它对抗洋流的能力。工程师们也在致力于探索它的自动化技术。Meng称:“在我们完成机动性研究和设计优化之后我们计划将传感器和实时感知算法应用到目前的原型中让它实现自动化航行。”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