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六部各有什么职权

六部指的是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明朝在中央和南京各设置吏、户、礼、工、刑、兵六部,与前代相比,明朝最初在每部增加尚书侍郎各一。整体来说,这六部每部只设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原有的各科尚书降为郎中,各部尚书和侍郎的官阶也上升,其中以吏部最为重要,户部人员最多,礼部与工部地位较低。而在南京六部除兵部、户部外,其他四部基本没有没有实权,是被排挤出中央的官员的“养老之地”。

明朝的行政区划

明初曾沿袭元朝的行省制,但后来深感不便,于是进行了全面改革。明朝实行一省分置都、布、按三司的制度,原为防止地方权力集中,宣德后开始派部(六部)、院(都察院)大臣以总督和巡抚的名义督抚地方行政。明代在全国设十五个省级单位,布政使司以下,改元朝的路为府,成为主要的二级行政区划,但是同时又有直属于省的直隶州,行政级别等同于府。

明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

),又作朱允文、朱允汶,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第二子,年号“建文”,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期间在位,在靖难之变后下落不明。

明神宗朱翊钧的一生事迹简介

明神宗朱翊钧,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第三子,隆庆六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因此,关于朱翊钧的诞生,没人敢报告皇帝,更不敢为之起名字,直到5岁时,这个皇孙才有了朱翊钧这个名字。

明武宗朱厚照最爱玩的“亲征”闹剧

更荒唐的是,明武宗“亲征”前,江西巡抚王守仁(王阳明)已经举兵勤王,于七月二十六日捉住朱宸濠,并捷报奏闻。八月二十二日,武宗出发“亲征”,于是便上演了《明武宗外纪》记载的那段闹剧。《明武宗外纪》记载:武宗在“亲征”叛乱后“乃以凯旋诣南郊,再拜,呕血于地,不能终礼,遂大渐。”另据《明史》记载,武宗在南京导演了“亲征”叛乱的闹剧后得胜北返,在清江浦玩了三天,忽然想到自泛小舟到积水池独钓,结果船翻落水。

崇祯皇帝为何下密旨厚葬魏忠贤的遗骸

死前被公布罪状、发配凤阳,死后被碎尸万段、悬首示众,崇祯上台后对魏忠贤的这一系列处置,在给当时的黑暗政坛带来些许新鲜空气的同时,也让他赢得了圣明之君的欢呼颂扬。然而,17年后,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前夕,崇祯却下密旨收葬魏忠贤的遗骸,墓址就选在了魏忠贤生前早已看好的香山碧云寺。

明朝灭亡时令人匪夷所思的一些人和事

明朝最后一次可以免于灭亡的机会,发生在明朝崇祯十六年夏天,由陕西总督孙传庭指挥的河南之战。几天后李大学士到了保定,立刻向李自成投降,把崇祯的最后一点家底,原封不动全送给了李自成,这位李建泰在李自成事败后又投降清朝,一度还受命参编《明史》,但不久后就被清王朝以“谋反罪”灭族,他个人的事迹,则被编入了《明史》中的《逆臣传》。

明朝买个“大学文凭”要花多少钱?

表面上看,明朝“花钱上大学”花的并不多,但古代家长的压力还是相当大的,当时正常年景下单季稻1亩地产量仅在2石左右,不到300斤,一斤稻谷只能出0.7至0.8斤米;而现在,每亩产量已达1500斤,“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则创造了亩产1800斤。

明太祖朱元璋的生平事迹简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于是,朱元璋去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这一年,朱元璋25岁。朱元璋意识到,部队军纪存在问题,他们攻破城池后,扰民滋事,掳掠妇女,这样下去,部队

明朝的哪位将领与岳飞的命运非常相似?

岳飞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是著名的词人。于是乎,就把在前线战斗正酣的主帅岳飞,用十二道金牌,紧急召回,由他的打手秦桧,给岳飞造了个“莫须有”的罪名,残忍地处死了,残害忠良的罪名,就一直由秦桧顶着。在这个关键时刻,兵部尚书于谦力排众议,从各地调来兵马,积极备战迎敌,并且严惩了罪魁祸首王振的余党,大快人心。比较起来,于谦的悲剧和岳飞还真有某些相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