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著名抗倭将军戚继光出生 戚继光--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民族英雄、...家、武术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戚继光画像父戚景通,世代为官,嘉靖17年,戚继光10岁继承其父爵,官居四品。嘉靖28年参加武举,在考试时庚戍之变发生,于是戚继光被分配到蓟门。与鞑靼军战斗后写下了《备俺答册》。于闽、浙、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
最杰出的政治家张居正出生 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内阁首辅,明代最伟大的政治家。网络配图5岁入学,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了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只因湖广巡抚顾辚有意让张居正多磨练几年,才未中举。16岁中了举人,23岁嘉靖二十六年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令翰林事。
收藏珍贵瓷片小记 收藏珍贵瓷片小记对某一种认知或爱好,人有时是非常痴迷执着的,其苦苦追求而不悔的意向,就是累死九头壮牛也难以拉回来。“嗬!你真有见解。先把这好东西收起来,看上去你也挺重视瓷片的。”现在这块珍贵的瓷片已摆放在我简陋的书桌上,伸手可得,我已经反反复复不知欣赏多少次了。巧合的是正是嘉靖45年的十二月,嘉靖皇帝因食用道士精炼的仙丹过量而中毒身亡,做完了他长生不老的美梦。
从实物看明代正德、嘉靖青花瓷 从实物看明代正德、嘉靖青花瓷青花瓷器是高温釉下彩的一种,由于它颜色鲜艳,色彩可变化,又无脱色,有悠久常新的感觉,所以深受广大古陶瓷研究者、鉴赏家、收藏家和爱好者的喜爱。(图一)明正德。明正德青花孔雀穿缠枝牡丹纹鼓缸此件青花孔雀穿缠枝牡丹纹鼓缸的纹饰题材丰富,所绘纹饰既有王者之风尚,又反映当时社会所倡导公德与文明。
香港大埔碗窑试析 据梁广汉《香港前代古迹述略》记述,大埔碗窑在明代是由文、谢二姓创烧,文姓人是文天祥同辈兄弟文天瑞后裔,原藉江西吉水,元末明初期间,辗转迁徒至今日之新界立村。这些资料与香港方志记载多相吻合,说明大埔碗窑的创立者是文、谢二姓人氏乃是可信的。大埔碗窑位于香港新界之东,大埔墟西南的碗窑乡。正统至正德时期是大埔碗窑的发展阶段。嘉靖至崇祯时期是大埔碗窑的兴盛阶段。清顺治至康熙以后是大埔碗窑的终烧阶段。
残瓷赏析 残瓷赏析时代在变,收藏观念也应随之而变,昔日收藏家不屑一顾的清晚期官窑器,已在当今拍卖会上占了相当比例。近年来国内拍卖市场上有残、有修、有补的陶瓷拍品比例上升,且价格不菲,足见收藏者对瓷器品相的要求正在走向理性化地趋势。笔者收藏品中有明代嘉靖、万历时期两只青花罐,虽均残缺,但存世量较为有限,愿发表同析共赏。万历时期官窑的生产分前后两个阶段,在万历三十五年以前官窑瓷的产量极大,在此以后官窑趋于衰退。
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器上的婴戏图浅析 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器上的婴戏图浅析一描写儿童嬉戏、玩耍的画面,谓之婴戏纹或婴戏图。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器上曾大量地使用婴戏图作装饰图案,各式婴儿戏图不仅数量多,题材也层出不穷。二长达二百多年历史的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器上的婴戏图,从其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特征等方面考虑,笔者将它划分为四个时期进行论述。宣德朝青花婴戏图比永乐时明显增多,常见仕女婴戏、婴戏十六子等。
古瓷造型之杯 古瓷造型之杯高足杯杯式之一。有陶、瓷质之分。瓷质高足杯始见于隋、唐,源于同时期的金银器,明显受到西亚文化的影响,后成为元、明、清时期流行的器形。夏、商、周时代盛行陶质或青铜质的爵,明清瓷器造型多仿古之作,福建德化、浙江龙泉、江西景德镇等窑均曾烧制瓷爵,俗称"爵杯",器形仿青铜器式样,用于陈设或祭祀。东吴时期亦有提柄式杯,作筒式,一侧附竖式提柄,柄端高于杯口,造型秀美。
嘉靖官窑青花瓷缘何使用进口回青 嘉靖官窑青花瓷缘何使用进口回青使用回青料是明代嘉靖朝青花瓷的最重要标志和特征。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明初永、宣官窑使用从西亚进口的苏麻离青料,青色浓艳,备受后世推崇。这一事件使得嘉靖官窑只能主要使用石子青,而石子青过于灰暗,又迫使嘉靖官窑改用回青绘制青花瓷。
明嘉靖青花罐鉴定的九要点 明嘉靖青花罐鉴定的九要点鉴别嘉靖青花罐有9个要点,这9个要点正与赝品9个漏洞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嘉靖青花罐真品与赝品有9个不一样。譬如照片上一朵缠枝莲多达12处青花溢出莲瓣勾描线。真品青花轮廓线有模糊不清及晕散。真品青花罐纹饰自然,造型古朴。青花罐流露出民窑那种自由奔放的生活气息与年深日久的苍老感。赝品留下许多仿造的破绽,胎釉及纹饰整体没有真品青花罐那种自然古朴的效果,给人留下后仿瓷粗制滥造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