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汉

刘崇即据河东12州称帝,改名旻,仍用后汉乾祐年号,国号汉,史称北汉。北汉是十国中唯一在北方的国。北汉地瘠民贫,国力微弱。此后,后周、北宋频频向北汉进攻。北汉势蹙,屡靠辽兵增援才得以幸存。北汉建立后,战事频繁,兵役繁重,统治者强征17岁以上男子为兵;又滥征赋税以输贡辽,人民被迫逃亡以避战乱和苛敛。北汉亡时,在籍仅3.5万余户,为盛唐时的八分之一。

王建(前蜀高祖)

王建,中国五代十国时前蜀国的建立者。僖宗为避黄巢起义军兵锋而逃奔成都,王建等五都头率兵入蜀,被号为随驾五都,归宦官田令孜指挥。宦官杨复恭掌禁军,疑王建,出之为壁州刺史。王建招集溪洞酋豪,组织起800人的队伍,逐步扩大地盘,占领成都西、南诸州。三年,唐封王建为蜀王。王建北有汉中,东有三峡,割据蜀地的基础稳固。后梁开平元年,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前蜀建立后没有大规模战争,民众得以继续进行生产。

李昪

李昪,南唐先主。少孤,战乱中为杨行密所收养。后为行密大将徐温养子,改名徐知诰。知诰接待人士,劝课农桑,修整城壁,府库充实。次年,自称唐玄宗子永王璘之裔,复姓李,改名昪,国号大唐,史称南唐。王建李昪自管理吴国政事以后,兴利除害,又与吴越约和,休兵息戈,在比较安定的条件下,生产迅速发展,不到10年,江淮间呈现“旷土尽辟、桑柘满野”的繁盛景象。他建学馆于庐山白鹿洞,置田供给诸生,成为历代有名的书院。

钱镠

后唐明宗时,钱镠因惹怒枢密使安重诲,被削去官职。传说钱镠出生时,红光满室,伴有兵马之声。钱镠应募投军,被董昌任命为偏将,随军平定王郢。钱镠以少敌多,巧妙运用伏击和虚张声势等战术,阻吓了黄巢军的进攻,得到淮南节度使高骈的称赞。钱镠将刘汉宏斩首,并族灭其家。钱镠率三千兵马到越州,亲自面见董昌,再次劝说。田頵将钱镠的儿子钱元瓘留为质子,而后返回宣州。钱镠又遣使进贡,并求取玉册。

赵匡胤

赵匡胤在位期间,致力于统一全国。赵匡胤为赵弘殷次子,长兄赵匡济早夭,母亲为杜氏。回到京城后,赵匡胤被任命为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南唐节度使皇甫晖、姚凤率领号称十五万的军队,驻扎在清流关,赵匡胤率领军队将其击败。韩令坤攻下扬州,南唐派军队来取,韩令坤主张退兵,柴荣命令赵匡胤率兵二千赶往六合。同年,柴荣驾崩,年仅七岁的柴宗训继位,赵匡胤改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赵炅

赵弘殷第三子,宋太祖赵匡胤同母弟,本名赵匡义,字廷宜,其兄长赵匡胤登基后避讳,改名赵光义,即位时又改名赵炅。赵匡胤统治时期太宗稳固帝位后,继续统一事业。太宗即位之事甚为蹊跷,是为“烛影斧声”之事,为确保政权合法性,赵光义抛出其母杜太后遗命之说,即“金匮之盟”。时宰相吕端处置得当,赵恒顺利即位,庙号真宗。宋太宗的后代为宋真宗至宋高宗所有宋朝皇帝及宋宁宗初的宗室大臣赵汝愚。

赵恒

宋太宗赵炅之子。目录生平宋真宗赵恒是宋太宗的第三子,最初并非皇位继承人。宋太宗最初立长子赵元佐为太子,但因赵元佐后来患有精神病,而且因病伤人及在宫内纵火,最后被废。赵元僖死后,太宗才立三子赵德昌为太子,至道三年,宋太宗箭伤复发而驾崩,赵德昌继位为帝,改名为赵恒,是为宋真宗。七年后,昭应宫遭雷击,被大火焚为灰烬。

赵祯

赵祯在位期间,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参知政事李迪兼太子宾客,以辅导赵祯。赵祯时年仅十三岁。据《宋史》记载,赵祯驾崩的消息传出后,“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然而,赵祯知人善任,也想解决当时社会存在的诸多弊端,因而其在位时期名臣辈出。总体而言,赵祯算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

赵顼

赵顼即位时,北宋的统治面临一系列危机,军费开支庞大,官僚机构臃肿而政费繁多,加上每年赠送辽和西夏的大量岁币,使北宋财政年年亏空。值此内外忧患、财政困乏之际,赵顼对宋太祖、宋太宗皇帝所制定的“祖宗之法”产生了怀疑。不可否认,赵顼的改革理想之所以在继位之初就能付诸实施,与王安石的支持有着密切关系。王安石两次罢相,都是赵顼向守旧势力妥协的结果。

赵佶

赵佶论画,重形似,主张追求细节的毕肖,要求画妙还要真实。要达到这一要求,画家首先需要有深入观察生活的基矗赵佶这样要求别人,当然自己自然是身体力行。赵佶不仅是一个杰出的画家,也是一个出色的艺术教育家。赵佶继位后,于崇宁三年设立了画学,即建立了绘画专业学院。赵佶在政治上却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帝王,对内残暴,任用蔡京等“六贼”,为一己的享乐、竭力搜刮民脂民膏,抢掠民间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