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弼

富弼,中国北宋大臣。西夏景宗李元昊寇鄜延,大将刘平战死,黄德和诬其降敌。富弼参与审理此案,昭雪刘平之冤。辽重兵压境,遣使求割关南地,富弼奉命出使辽朝,拒绝割地要求,以增加岁币而还。与范仲淹等共同推行庆历新政。富弼动员所辖地方出粟救灾;山林河泊之利,任民取以为生;募数万饥民为兵。至和二年,与文彦博并相,范仲淹天下称“富文”。

文彦博

文彦博,中国北宋大臣。时黄德和诬陷刘平等兵败投降西夏,文彦博主持审理,使这一冤案得到...。后为河东转运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至和二年,与富弼同时受命,再次拜相。熙宁五年,富弼极力反对市易司差官监卖果实,以为“损国体,敛民怨”,说华州山崩是天意不赞成变法的表示。元祐初,司马光当政,文彦博以元老重臣为平章军国重事,参与废除新法。宋哲宗行“绍述”之政,文彦博贬官,卒。有《文潞公集》传世。

韩琦

仁宗宝元二年,北宋朝廷与西夏关系紧张,朝廷议论边境形势,韩琦颇有见识,因被命为陕西安抚使。朝廷命夏竦出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韩琦进枢密直学士,出使副使。时夏军锐气方张,宋军士气沮丧,朝臣中有的主张防守,而宰相吕夷简和韩琦主张出兵进攻。夏竦使人在任福衣带间找到韩琦所付之檄,言琦无罪,韩琦上章自劾,被贬知秦州。三年,宋夏议和,战事暂息,朝廷调韩琦为枢密副使。

吕惠卿

吕惠卿,,北宋改革家。为了实现变法革新,吕惠卿于熙宁二年同司马光展开了辩论。吕惠卿出任参知政事,查清了守旧派的不法活动,韩琦使新法得以继续推行。吕惠卿在推行新法的同时,与王安石一起修撰注释儒家经典。此后,吕惠卿在知延州、太原期间,整顿西北驻军,防止西夏侵扰。宋哲宗亲政后,因曾布等人阻挠,吕惠卿未能入朝掌政,再知延州。宋徽宗时,吕惠卿受蔡京等排挤。

章惇

神宗熙宁初王安石变法,章惇任编修三司条例官。哲宗即位,章惇任知枢密院事,时高太后垂帘听政,以司马光为门下侍郎、宰相,全部罢废新法,章惇上疏,驳斥司马光对免役法的攻击,吕惠卿并同司马光在帘前争论。后守旧派利用台谏官对章惇进行攻击,章惇被贬官。哲宗死后,向太后主张立端王,章惇认为赵佶轻佻,不可以君天下。赵佶即位后,章惇连遭贬逐,最后死于睦州。

曾布

曾布,北宋大臣。少年时随其兄曾巩学习,登进士第,历任地方官。熙宁七年,守旧派以皇太后及诸王为首,掀起反变法...,宋神宗动摇。曾布为迎合宋神宗,捏造理由打击主管市易法的吕嘉问等人,引起新法派内部的分裂,遂出知饶州。但在开边、恢复新法和打击元祐党人的活动中,他常与章惇、蔡卞等人持有异议,还阻挠吕惠卿回朝任职。在立宋徽宗时,曾布附和向太后,排斥章惇,升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后因引用亲戚,为蔡京所攻击。

包拯

包拯,,中国宋代大臣。包拯七次上书弹奏江西转运使王逵,揭露他“心同蛇蝎”、残害百姓,并严厉批评宋廷的任官制度。宋仁宗嘉佑二年三月,包拯任开封府尹,至嘉佑三年六月离任,前后只有一年有余。包拯公正廉明、明察秋毫、铁面无私,因此受人敬仰。包拯为人严正,殊少笑容,时人以“黄河清”比喻包拯之笑。包拯在后世被广为称颂,民间誉为包青天,并编有许多颂扬其事迹的文艺作品。

蔡京

蔡京,人名,同义条目,狄青分别指:唐朝诗人:蔡京(唐朝)北宋末年权奸:蔡京(北宋)“蔡京254156”1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宗泽

当赵构一行到达磁州时,宗泽劝阻赵构使金,得留相州。金兵再围开封后,宋钦宗任命宗泽为河北兵马副元帅,协同兵马大元帅赵构等人救援京城。宗泽力主向开封进军,并不顾赵构、汪伯彦等人的阻挠,率兵奋战,多次挫败金兵。蔡京宗泽在开封修建防御设施,加强治安,整顿秩序,同时联络北方抗金义军。为了收复河东、河北失地,宗泽在巩固开封防务的同时,还积极作渡河准备。

李纲

李纲,,字廷张。后奉敕整编陕西延绥士兵,返京后,升为太仆寺少卿,按巡畿辅马政,多次谢绝有司馈赠。陈锐独断专行,肆官虐民,而李纲峻直耿介,两人常常不和,李纲曾多次弹劾陈锐。次年,李纲卒于任上。陈锐为李纲料理后事,翻检其箧笥,仅有书籍若干、破旧衣物几件而已。陈锐深感愧疚,挥泪叹道:“想不到在掌管财货的官府里竟有如此铁御史!”遂如实奉报朝廷。明宪宗感其刚正廉洁,清节可嘉,特命赐祭葬,破格入乡贤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