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柔

张柔,蒙古时期中国中原地方武装首领之一。张柔聚集乡邻亲族数千家结寨自保,金当局任为定兴令,官至中都留守兼知大兴府事。汴京守将降,张柔独至史馆运走《金实录》和秘府图书;又访耆旧望族,护送北归。1234年,张柔入觐窝阔台汗,升万户,兼管军民,史天泽成为独据一方的汉军首领之一。1243年,大帅察罕调张柔镇杞县。忽必烈北还,令张柔领蒙古汉军留驻白鹿矶待命。二年,张柔献《金实录》于朝廷,以年老致仕,受封为安肃公。

李璮

1231年李全死,不久李璮袭为益都行省,拥军自重。1259年,李璮加速准备反叛蒙古,一面进犯南宋,取海州等4城,一面积极加固益都城防,储存粮草,截留盐课。忽必烈为了稳定李璮,加封他为江淮大都督,并对他的上述活动隐忍不发。南宋封李璮为齐郡王,但并没有在...行动上给予有力配合。李璮粮秣告罄,军心离散。

兀良合台

兀良合台,蒙古国名将。速不台之子,兀良合部人。1235年,拔都率诸王、大将西征,兀良合台随父从征。贵由汗去世,兀良合台积极附和拔都的主张,推戴蒙哥即大汗位。奉蒙哥命辅佐忽必烈领军远征大理,1253年秋,兵分三路,兀良合台率西路军渡金沙江,入察罕章,趋大理,与忽必烈所率中路军会合,占领大理城。忽必烈北返后,兀良合台留镇云南,分兵取善阐等城,俘获大理国主段兴智。中统元年,元世祖忽必烈即大汗位后,兀良合台北还。

赛典赤·赡思丁

赛典赤·赡思丁,中国元代名臣。赛典赤随成吉思汗征中亚,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官至中书省平章政事。兀良合台至元十年,世祖在云南建行省,以赛典赤为平章政事。他到任后,使政令一律出于行省,加强了元王朝对云南的中央集权制的统治。各级官员尽量选任各族首领和土官。最后,卒于云南任上。赛典赤对于祖国的统一和云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赛典赤子孙甚多,形成...几个大姓。

八思巴

八思巴,,中国元代第一代帝师,学者。本名为罗古罗思坚藏,尊称八思巴。1251年继为萨斯迦教派法主。1253年,谒忽必烈于六盘山驻地,备受崇敬。八思巴参与了辩论,使道士词穷。中统元年,封国师,赐玉印,赛典赤·赡思丁统领天下释教。回乌思藏,置宣慰司等官衙后,返中都(燕京)。1269年,完成了以藏文字为基础的蒙古新字的创制。次年升号帝师,大宝法王。1274年,八思巴返回萨斯迦,统治吐蕃。著作有《彰所知论》等。

刘秉忠

刘秉忠,中国元代前期政治家。邢州在1220年即归蒙古政权统治,刘侃17岁时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1260年,忽必烈称帝,命子聪制定各项制度。至元元年,忽必烈命子聪还俗,复刘氏姓,赐名秉忠,授光禄大夫等官职。八思巴刘秉忠还主持了元朝首都大都和陪都上都的营建。忽必烈将营帐移到金莲川,并在1256年命刘秉忠在当地建立新城。至元九年,忽必烈根据刘秉忠的建议,命名新都为大都。刘秉忠长于诗词,沉郁豪迈,在元代文学中别具一格。

王文统

金亡前后,王文统以所学权谋之术游说诸侯,后投奔益都行省李璮,被留为幕僚。中统元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提拔王文统任中书省平章政事,行中书省事于燕京,主管中原汉地政务。王文统因与李璮的关系受到牵连,以同谋罪被处死。

许衡

闻知许衡到来,纷纷前来求教。许衡教书育人,循循善诱,因人施教,使人人有所收获。临行时,京兆百姓和学生苦苦相留,有的学生一直将许衡送到临潼,方才告别。王文统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登上汗位,又将许衡召回都城,授予国子祭酒。1273年,许衡辞职归怀州。是年六月,许衡因病请求归乡。延祐初年,诏命在京兆设立书院纪念许衡,并以许衡旧书斋名命名为“鲁斋书院”。

姚枢

1232年,蒙古军破许州城,姚枢到燕京(今北京)投靠杨惟中,被引荐北觐窝阔台汗。1235年,皇子阔出统兵攻南宋,诏姚枢从杨惟中随军访求儒、道、释、医、卜等类人才。1250年,忽必烈召姚枢至漠北访问治道,姚枢上书陈述儒家传统的帝王之学、治国之道,深受器重。忽必烈受命总制漠南汉地...,姚枢建议在与南宋接壤地区屯兵,积谷守边,徐图灭宋,被采纳。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姚枢以藩府旧臣预议朝政,参定一代制度。

伯颜

伯颜,同名人物,分别指:伯颜,中国元代...家,姚枢政治家。武宗时历任吏部尚书、御史中丞、尚书平章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