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 阮籍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阮籍迫于司马氏的...,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3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阮籍也是魏晋玄学中的重要人物。阮籍的《咏怀诗》82首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阮籍诗中的比兴运用极为普遍,几乎无篇不比兴。阮籍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3卷。
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以非凡的领悟力受到赞誉。由于龟兹周围国家社会、历史的变化,大乘佛教声势日高,鸠摩罗什的思想中出现了和传统小乘之间的矛盾。“时龟兹僧众一万余人,疑非凡夫”,对鸠摩罗什“咸推而几敬之,莫敢居上”。鸠摩罗什是龟兹大乘佛教最初的传播者和推行者,他以对佛教经典的熟知和令人折服的雄辩口才,大力弘扬大乘,贬低小乘,使大乘一度在龟兹占优势地位。
范缜 范缜,中国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无神论者。曾任宁蛮主簿、尚书殿中郎、宜都太守、晋安太守。他曾同佛教有神论者进行了两次公开的论战。范缜反对佛教因果报应说,认为人生好比同一棵树上的花朵,有的花瓣被吹到厅堂,也有些花瓣飘落进粪坑中,这完全是自然现象,鸠摩罗什毫无因果可言。对于形神之辩,他认为,形神相即,不得分离。精神离开形体,不能单独存在。著有《神灭论》、《答曹思文难神灭神》。
葛洪 郑隐的神仙、遁世思想对葛洪一生影响很大,自此有意归隐山林炼丹修道、著书立说。次年石冰事件平息,葛洪不愿争功邀赏,辞官往洛阳搜寻炼丹制药之书。葛洪以为可藉此避乱于南土,遂欣然前往。其间,邓岳拟任葛洪为东莞太守,葛辞不就。葛洪在坚信炼制和服食金丹可得长生成仙的思想指导下,长期从事炼丹实验,在其炼丹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识了物质的某些特征及其化学反映。
陶弘景 陶弘景,中国南北朝时道士。陶弘景虽归隐山林,但“心存魏阙”。雍州刺史萧衍起兵伐齐,陶弘景因与萧衍宿有旧谊,遂派弟子戴猛假道奉表,葛洪援引图谶,以“梁”字为国运之号,以示拥戴。陶弘景道教思想宗于老子、庄子及葛洪的神仙方术学说,同时,主张儒、佛、道三教合流。
裴秀 裴秀,西晋大臣、舆地学家。祖裴茂、父裴谮都官至魏尚书令。秀自幼好学,年长从政,官至司空,职在“地官”,掌握全国的土地、人口和地图等情况。它是中国目前有文献可考的最早历史地图集。陶弘景总结前人的制图经验,在《禹贡地域序》中提出绘制地图的6项原则,即制图六体,为中国传统地图奠定了理论基础。这是中国早期的制图理论,支配中国地图制图1,000多年,在中国和世界地图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祖冲之 祖冲之,中国南北朝时期数学家,天文学家。祖籍范阳郡逎县,后因战乱迁居江南。先后在南朝宋、齐任官职。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个将圆周率π算到第七位小数的准确度,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确定两个分数形式的π值:约率22/7,密率355/113。与其子祖暅之合著的《缀术》是《算经十书》之一,被唐代国子监列为算学课本。此外,他对音乐、文学也有研究。著作有《释论语》、《释孝经》、《易义》、《老子义》、及小说《述异记》等,均已散失。
王叔和 王叔和,中国魏晋间医学家。曾任曹魏时太医令。性情沉静,精通经史,重视养生之术,对切脉诊法尤有研究。认为脉理艰深精微,为关系到性命安危的医家必通的诊法,但脉诊表面容易明了,一经临诊却往往不知所措,难于辨别。王叔和的另一项专长是伤寒学,《外台秘要》把他列为唐以前治伤寒八家之一。王叔和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颇有研究,他收集到当时已散乱的张仲景遗文,进行编次整理,使这部经典医籍免遭失传厄运。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中国唐代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他们可说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反映在文坛上,便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后来白居易又作《新乐府》50首,正式标举“新乐府”的名称。这样,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拉开序幕。新乐府运动的基本宗旨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元和十年,白居易遭谤被贬,远谪江州,新乐府运动也因之受挫。
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将文字图像反刻在木板或其他质料的板上,整版加墨印刷的...。又称雕版印刷术。约公元7世纪产生于中国。一般工艺是,将木板锯成一页书面大小,水浸月余,刨光阴干,搽上豆油备用。刮平木板并用木贼草磨光,反贴写样,待干透,用木贼草磨去写纸,使反写黑字紧贴板面上,即可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