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堑壕为什么这么难打?

什么是堑壕僵局总所周知堑壕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形式,尤其在西线战场,同盟国军队和协约国军队在南起法瑞边境北到英吉利海峡的漫长战线上鏖战四年,大部分战线从1914年马恩河战役结束后一直到1918年都没太大变化。这个局面被称呼为堑壕僵局。即使英勇的士兵们可以继续向前突破敌人的第一道堑壕也是于事无补,后面还有第二道第三道防线,而这时候进攻方往往已经受到了巨大的人员伤亡,无力进攻了。

钱乘旦:所谓「 ”修昔底德陷阱”,其实是来自美国人的杜撰

近年来,「”修昔底德陷阱”成为一个热词。要搞明白「”修昔底德陷阱”是什么,必须了解一些历史知识。「”陷阱”并非修昔底德的本意公元前431年到公元前404年古希腊发生过一场战争,交战的双方是两个城邦国家斯巴达和雅典,以及各自领导的城邦同盟。古希腊有几百个城邦,各自为政,相互间经常械斗,战争频繁。但这场战争的特殊之处是几乎所有的希腊城邦都卷入了战争,而且分成两个阵营,即斯巴达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和雅典

席卷欧洲的大战场,近代欧洲格局的决定战——三十年战争

矛盾激发了下一场战争,最终演变成几乎席卷整个欧洲,造成了欧洲尤其是中欧地区无尽苦难之殇。西班牙贵为欧洲一大霸主,希望借助战争打压敌手,巩固霸权;奥地利则希望借助战争统一神圣罗马帝国。三十年战争对近代欧洲军队训练和战术的变革也起到了一定影响。

一战前欧洲只有18个国家,一战后变两倍,二战后变三倍

我们知道欧洲目前有48个国家,看世界地图的时候我们能发现整个欧洲是支离破碎,到处都是国家。也就是一战结束前的时候,整个欧洲都没有几个国家,加起来也就18个国家。一战前的欧洲国家是非常少的,西面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北面是挪威瑞典、丹麦,西北只有一个英国,东面只有一个沙俄。二战后世界就再次分裂了,主要就是冷战结束后。从二战前的27个国家,变成现在的48个国家。

一战前的德国为什么那么「 ”狂”?经济强、兵力足、素质高

自从统一之后,德国就一直在超高速发展,同时德国没有忘记普鲁士时代军国政策的根本,大力发展军队。1893年德国国会通过扩军法案,把陆军平时编制增加到589000人,后来又增加到619000人。1896年德国率先在军队内装配了77毫米速射重炮,使得德军火力显著增强。

集权主义,军国扩张性,从古代条顿武士集团到希特勒的民族帝国

在十字军东征期间,条顿武士...集团是当时欧洲最为精锐的武装部队。便形成了专制集权主义和军国侵略扩张主义的极具破坏力的思想。但在被条顿武士攻占并立国后,这个国家便是军人政体之国。条顿武士宣传军人绝对服从命令,故而要求其人民也要绝对服从领导。二战之后,人们成立了联合国来约束军国扩张,来阻止战争的爆发。

邓尼茨偷袭英国斯卡帕军港,值吗?值,洗刷一战时期德国海军耻辱

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耗资最大、时间最久的海上战役,那一定是大西洋海战;如果说在这场战役中最让...历史迷们津津乐道的,一定是邓尼茨的潜艇部队以及与之相伴的「”狼群战术”。潜艇作为新型兵种,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崭露头角后,得到了广泛运用。但受传统「”大炮巨舰”思想的影响,潜艇一直作为配属舰只使用。将潜艇作用真正发挥到极致的,一定离不开德军将领邓尼茨,是他创造了潜艇的「”辉煌”。邓尼茨与潜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