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 ”排名迷”们的《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混淆争论

三国战争在读三国的时候,人们往往都在争论武将排名的话题。因为有许多人是没有经过比较的。你像关羽对赵云,这是读者最多的比较。赵云对马超;马超对张飞。精神抖擞的关云长又比方说高览与许褚打平、许褚与马超打平、马超能与张飞打平,但高览却又被赵云一枪秒...,关羽如此之猛,却被庞德战败——有文字说明,的确是败了。

凉州军兵围长安始末:王允是如何一步步让凉州人心凉的

王允诛...董卓后,「”自谓无复患难”。理论上说,权臣已除,凉州军一盘散沙,关东诸侯面上还是听从汉室命令,应该会平静一段时间了。为何短短几个月,就被凉州军攻破长安,使得局面就一发糜烂不可收拾呢?本文从董卓被...前后王允的动作,试图回答这个问题。长安乐游原遗址董卓封王允为温侯王允和吕布是老乡,都是并州人。他十九就出仕当了郡吏,被人称为「”王佐之才”。几年后,三公一起征辟他,最后他担任了侍御史。在黄

夏侯霸逃亡蜀国,刘禅为什么会重用他?

按理说,蜀国是夏侯霸的...父仇人,应该想办法报仇雪恨,怎么会投奔蜀国呢?可是他不仅来到蜀国,还受到刘禅的重用,被封为博昌亭侯,官拜车骑将军,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以朝廷的名义把夏侯玄和夏侯霸调回朝堂,实际上就是剥夺曹魏宗亲的军权。夏侯霸的情况与夏侯玄类似,既不愿意顺从,但也没能力反对。虽然父亲曾经命丧蜀军之手,但是如今留在魏国已经没有活路,百般权衡之下,夏侯霸决定投降蜀国。

持续2年的汉中之战,曹军战败或许是因为一次局部的失利

汉中之战是奠定三国格局的一战,如果刘备没有夺取汉中,那么他的想要作为根基的益州就一直在曹魏的...威胁之下,同样的,曹操想要尽量完成统一,就必须保住汉中,这场双方兵力共数十万,持续两年的战争,最终可能是因为曹军的一次局部的失利而宣告结束的。

被曹操赶走后,张松为何决定投靠刘备,原因并不复杂

演义品读——三国曾被演义张松献图,出现在《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按照小说的时间顺序,这个事件出现在献帝建安十六年。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益州牧刘璋得知张鲁即将进犯益州,连忙召集手下商议对策。益州别驾的张松表示愿意亲自前往许都说服曹操进攻张鲁。刘璋大喜,遣张松出使许昌。

岳飞和关羽,谁才是你心中真正的「 ”武圣”?

谈及此话题,恐怕是历史上一个打不完的官司。自古以来,崇拜关羽的人多的是不亦可乎,喜欢岳飞的人也是数不胜数。关羽和岳飞的英雄事迹,早已成为老生常谈,现在拿出来掸掸,姑且作为饭后茶余的一乐事,供君臧否。

袁绍的门户集团及官渡战败缘由之浅探

在汉末前三国时期,袁绍是一个罕见的「”幸运儿”。他凭借着自己「”四世公侯”的家世背景,从韩馥的手中兵不血刃地赚取了当时天下的第一大州——冀州。然后,又在与幽州军阀公孙瓒的数年战争中获得了最后胜利,一举跃升为实至名归的中原霸主。其声威达到巍峰之际,连刘备代领徐州这样的事情,当时以糜竺、陈登为首的徐州官僚们都还要向远在邺城的袁绍联名禀告以求得他的认可。然而,在历史的进程中,袁绍以坐拥河北全境、统兵数十

曹操刘备去世后,孙权执政长达三十年,为何没能统一三国

而在这其中,最后脱颖而出的,毫无疑问就是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孙权占据江东,刘备占领西蜀,曹操一统北方之后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最后一位,东吴大帝孙权却是活的长久,在二者去世三十年之后才驾鹤西去。可以说是最长寿的诸侯了,前文已经说过,曹操刘备早逝,为什么东吴孙权三十年无法一统天下呢?在刘备死于白帝城之后,如果东吴继续进攻,蜀国必然会遭受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