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抗战期间宋美龄去前线视察,差一点丢了命,她教给战士这样喊口号

宋美龄在抗日战争期间,多次去战争一线慰问,她作为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的负责人,四处奔波,曾经差一点儿被敌机夺去生命。10月23日上午,宋美龄和蒋介石的澳大利亚籍顾问端纳、副官张琪一起乘坐一辆敞篷的汽车从南京出发,前往上海战斗前线视察,慰问士兵,看望伤员。随后,宋美龄又一次晕倒了,当她醒来时,已经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她的肋骨断了一根。

上海老照片:19世纪末20世纪初 外白渡桥、乍浦路桥、会审公廨

11880-1900年间,上海,外白渡桥照片。可以看到桥上的行人、人力车和马车。桥下有小船经过,远处停泊着大船。.jpg21900-1910年间,上海,乍浦路桥。桥头站着印度警察,桥上有行人、黄包车和推着独轮车的小贩经过。公共花园的戏台。从图片可以看出这个花园靠近港口,远处停泊着邮轮和渔船。大闹会审公廨事件时街道上的尸体和外国警察。.jpg51905年12月,外国警察在被烧毁的老闸巡捕房。

青帮大亨晚年生活,杜月笙:台湾省和上海不能呆,我必须要避居香港

在上海解放前,国共两党都争取过杜月笙,但最后杜月笙既没有留在上海也没随蒋介石去台湾省,而是选择去了香港。杜月笙害怕留在上海后会被...追究其罪责。但走到半路听到消息,蒋介石已经任命钱大钧为上海市长了,杜月笙到上海时也没人迎接。之后上海市参议会议长,还没上任前,蒋介石派人来劝杜月笙不要担任,于是杜月笙就宣布辞职了。于是在1949年4月27日,杜月笙包了一条荷兰的船,家人、随从一行几十人离开了上海,避居香港。

20世纪初中国街头组图:上海、北京 内陆和沿海城市别有一番风貌

1、1900年上海附近的一座小桥2、岸边停泊的船只,河水已经干涸3、黄包车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4、清晨的街道,从衣着可以看出当时的经济并不是特别好5、生活在沿海的人们,船是出行最重要的交通工具6、北京的街头,商铺林立7、这样的居住环境现在很难见到了(编辑: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马巧玲来源:美国雅虎)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

连蒋介石都敢得罪?杜月笙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恒社成员都拜杜月笙为老头子,都是他的弟子,政商名流云集。凭借恒社的力量,杜月笙将帮派的势力扩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杜月笙是...派的灵魂人物,甚至让...派分子形象大为改变。杜月笙是长袖善舞的人物,与三教九流及中日美方面均有接触,很多社会名流与他关系密切。杜月笙原本以为凭借他在抗战期间为国家的贡献,可以当上海市长,彻底洗白他的帮派身份。蒋介石他都敢得罪。

为什么日本要挑起一二八淞沪之役?

为了将东北打造成进一步侵略全中国的基地,日本企图炮制一个听命于日本,受日本的操纵的滿洲国。日本人遂效法孙子兵法“围魏救赵”的诡计,决定在上海制造事端,挑起冲突,转移国际特别是英美等国家的注意力,以方便日本进一步剿灭东北抗日力量,建立起“滿洲国”傀儡政权。为此,日本决定要在上海搞出点事情来。

为什么说上海是中国的东南战略门户?

上海,位于中国东南门钥,是长江下游的入海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上海也因此迅速成为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东方首屈一指的大都会和金融贸易中心。《南京条约》签订场景上海位于长江的入海口,是溯江进入中国内地的关键门户。同时上海还是中国最主要的外贸中心,中国关税收入的一半来自上海,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抗战前的上海不愧为全国的工业中心与政治重镇,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淞沪停战协定》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在淞沪前线依旧可闻的枪声中,中日应国联决议之要求实行停战,但中日双方的增援部队依然不断地向淞沪地区集结。签约现场3月24日中日开始正式会谈,5月5日中日签订了《上海停战协定》。关于停战情形,遇有疑问发生时,由与会友邦代表查明之。此项地位,在本协定附件第一号内列明之。

张伯驹上海被绑记

张伯驹1941年初夏的一天,中国盐业银行常务理事兼上海分行经理、收藏泰斗张伯驹,在上海住所陕西南路培福里弄口遭三名匪徒绑架。消息传开,轰动上海滩。总经理吴鼎昌看重张伯驹的身价,积极说服他来上海分行兼任经理。次日,上海《申报》刊登了消息,称张伯驹被绑架,下落不明。近年上海历史档案馆的资料解密,厘清了绑架的原委。在绑架张伯驹的同年12月,因策划抢劫日本正金银行上海分行的黄金而被捕。

民国密档:美国记者镜头下的新四军教导总队

新四军副军长项英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方面地下党与新四军关系密切,双方相互支援,互相依托。一九三八年初,根据...中央的指示,上海地下党利用上海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优势条件,对新四军给予了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进行大力支援。反过来,新四军根据地,也同时保护接纳上海地下党的组织和骨干力量,另外在物质上也对上海党组织进行了有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