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上海打虎遭遇杜月笙,强龙难压地头蛇! 8月23日和27日,蒋经国两次指挥上海的军警,到全市库存房、水陆交通场所搜查。火烧到了杜月笙头上。但事实上,“上海皇帝”杜月笙无法咽下这口气。这一表态不打紧,整个上海,全体工商界都拭目以待。对蒋经国在关键时刻未下手逮捕小孔,杜月笙不依不饶,再度反击,他动员所有的工厂,以原料缺乏为辞,全部停产,并唆使徒众参与黑市交易,掀起抢购风潮,借以报复。蒋经国随即要求孔令侃顾全大局。
“虹桥机场事件”后,日本为何将解决局部冲突上升为全面处理中日关系? “虹桥机场事件”发生后,日本当局不得不开始重视上海方面的局势。在8月15日的声明中,日本...提出“日、满、华三国融和提携之实效,”已将解决局部冲突上升为全面处理中日关系,这意味着日本...已放弃不扩大方针,不惜以全面战争来“解决中日矛盾”。
八一三淞沪战役是否具有“引敌南下”改变日军侵华路线之谋略? 淞沪会战对于八一三淞沪战役是否为中方战前的谋略以及此役是否具有“引敌南下”改变日军侵华路线从由北向南到由东向西的战略意图之问题,学界仍存争论。而中方也不断增兵淞沪,最终多达70万之众,在上海演成大战,中日主战场由此从华北转向了华东。
老照片:北伐军进攻上海 与白俄雇佣军激战 来源:小历史公众号这一组老照片记录了1927年3月北伐军进攻上海的场景,由威廉·阿姆斯特朗收藏。1927年1月上旬,北伐军总司令部决定进军杭州、上海,会攻南京。为了配合北伐军的进攻,3月21日,上海80万工人在周恩来、罗亦农领导下,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1927年3月22日,北伐军攻占上海后,散落的武器以及死伤士兵。北伐军和武装工人给以坚决回击。北伐军占领上海后,张宗昌率残部退回济南。
淞沪会战中,中日双方在互相刺探情报上是如何斗智斗勇的? 在八一三淞沪战役期间,为了配合日军刺探中国战略情报与军事布署,日本华北特务机关长松室孝良派其助手南本实隆少将来到上海,欲刺探我方情报。戴笠奉蒋介石令到达上海密谋应对之策。以及中方对德国大使调停中日战争的态度。后来戴笠才得知此时日军已在杭州湾登陆,上海战场局势已明朗,日本间谍决定不现需要刺宋和这条情报线了。
什么原因导致了日军在淞沪会战“速胜”战略的破产? 在淞沪开战后,日本最初的计划是以2个师团与海军协同作战,击败上海中国守军的进攻。日军少壮派日军不断增兵上海,依然无法改变淞沪战场两军对峙相持的局面。这说明,直至此时,日军的对华用兵之重点仍在华北。8月份,日军在华北战场伤亡人数是上海战场的3倍,到了9月份,情况就有了变化,日军在淞沪战场伤亡人数上升到1,2334名,而华北战场为8562名。到10月23日,淞沪战场日军已伤亡2,5323名,大大超过华北战场的损失。
为了扩大淞沪会战,日本军队将战略的重心转移向何处? 至此,日军在华东战场之兵力共有2个军9个师团又2个独立旅团,共30余万人,大大超过华北战场2个军7个师团之兵力。第四舰队以连云港以南之中国海域为作战区域,协同第十军登陆作战。所以,其作战计划仍然获得了参谋本部的默许。中日双方战斗中当大场镇中日两军激烈交战之时,日军十分迫切地需要第十军的增援,但因日本国内部队集结以及运输和天气的原因,第十军登陆时间一直无法确定。
上海日本“东亚同文书院”是怎样一个机构?戴笠等人是如何与其展开斗争的? 淞沪战争期间,戴笠指挥上海战地抗日间谍活动首先是从特务处与上海日本的间谍机构“东亚同文书院”的斗争开始的。章乃器当时,日本开办的这所“东亚同文书院”是以日本陆军为后台的日谍机构,原名为“日清贸易研究所”,1887年成立。东亚同文书院程克祥、彭寿本是东亚同文书院人员,淞沪战事爆发后,两人激于爱国热情,在老师章乃器的教诲和影响下,决定利用与东亚同文书院的关系,搜集日方的情报提供给中方,为抗日工作。
抗战蒋介石为何执意守守不住的南京:期待苏联出兵 陈诚、蒋介石、宋美龄共同出席台北阳明山官邸举行的招待宴会淞沪战事持久不下,日军再度增兵三个师团到达上海。上海陷落,陈诚不主张再守南京,据其12月12日日记,蒋介石曾经同意不守,“而唐生智判断敌情错误及不知我军力量,而求出风头,而复决定守城,致有此惨败”。综合事实,并非如此,蒋介石当时对苏联出兵极为期待,执意要守南京,才有失意军人唐生智的坚决“跟进”。
兰台说史•上海男人为何给人留下“小男人”印象 总结一下,不是上海男人真的“不像男人”而是“上海男人不符合传统社会对男人的要求”。作为上海人的第一大族源——宁波人在浙江地区却给人硬朗、精明、能干的印象,这和上海的亲戚们并不是很像。上海男人做饭就是因为“上海男人窝囊”被女人压制,这可比理解城市与乡村经济的不同容易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