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则 一块月饼的故事 >>这天是中秋节,社里每户分一块月饼。男社员先收工,男的把月饼领回来,等着女的。不吃则已,一吃更馋。他想她要是在,肯定会省下她的那一半给他吃,那么,实际上这半块月饼的二分之一将是属于他的。女的还没回来,剩下四分之一块月饼,男的看着看着,怎么也忍不住,他甚至想不起自己是怎样向它伸出魔爪,一下把它吞噬掉的。>校规、警告、“流放”都不能拆散一对情侣、一块月饼却轻而易举就做到了。
蒋经国上海“打虎”记 >于是,就有了蒋经国临危受命,在上海“打虎”这一段故事。所以在8月21日,蒋介石又下令派俞鸿钧担任上海区经济管制督导员,而派他的大儿子蒋经国去“协助督导”。>在这个背景下,蒋经国来到上海。与此同时,蒋经国调兵遣将,把他的秘密组织“中正学社”的成员纷纷召到上海,决定以原“勘乱建国总队”的成员为核心,成立“大上海青年服务总队”,吸收各阶层、各行业的青年参加。蒋经国“上海打虎”>的说法,就是从这里来的。
戴笠死亡之谜 直到这时,戴笠才被确认死亡。>1920年,23岁的戴笠第一次来到了素有国际冒险家乐园之称的上海,开启了他生命中第一次博弈。在蒋介石下台前往奉化溪口期间,戴笠向蒋介石表示慰问和拥戴的决心,并为蒋介石做好情报工作。
教士韦廉臣在上海成立“同文学会” 1887年11月1日,英国长老会教士韦廉臣在上海成立“同文学会”。该会是清末在中国的传教士、外国领事和商人组成的最大的出版机构。以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为会长,韦廉臣为督办,1891年李提摩太继任总干事。>其编辑成员主要为林乐知、李提摩太、慕维廉、韦廉臣、丁韪良、艾约瑟、李佳白等。同时竭力为帝国主义侵华作辩护,企图通过书刊“解除中国人的武装”,主张变中国为外国的保护国。实为帝国主义在华的重要宣传机关。
印祖故事:鹤年陪师刻经书,二到扬州藏经院(34) 民国七年夏天交付扬州藏经院的经书需要校对,同时又有一些新的经书需要刻印,大师为此于民国八年再度前往扬州藏经院。二人住四天,共费伙食费二元。1888年乡试未中,赴黑龙江入幕府。1905年署黑龙江将军,建省后改任巡抚。对于印光大师提倡的印经和慈善事业多所资助。>高居士扫墓后,再回到扬州,送大师返回上海。九月初四,两人到达上海。张居士告诉大师说徐蔚如居士母亲已经恢复健康,徐居士已经回北京好几天了。
城隍爷的来历:历史上真有其人 曾任高密县尹 城隍的主要职责是管理阴间各种厉鬼,以免兴风作浪,散布灾祸。>元至正四年,49岁的秦裕伯考中进士,任湖广行中书省照磨,6年后被提升为高密县尹。告老还乡后的洪武六年,秦裕伯病逝于上海家中,终年78岁。>秦裕伯在高密>秦裕伯于元顺帝至正十年五月任高密县尹,时年55岁。秦裕伯开创台田的重大创举,至今还在一些地区起着作用,使高密百姓世代受益。高密城的首次筑城墙的任务,就由秦裕伯组织完成。周国佐信以为真,决定屠城报复。
印祖故事:江北大亨欲坏佛,暗显威德使皈依(73) 顾竹轩,名如茂,生于1886年,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乡人习惯称他为“顾四”。最终成为上海青帮、黄包车业和苏北旅沪同乡会领袖,天蟾舞台老板,号称“江北大亨”,是上海滩的风云人物。这位青帮大佬也与印光大师结下了香火因缘,足见菩萨度生,或密行,或显化,功德不可思议。顾虽然反感佛教,但是为人轻财尚义,对于赈济同乡不遗余力。丧事办完后,宣布放赈。外地饥民闻讯而集,饥民船只塞满了唐湾河,直至带回银元放完为止。
著名新闻记者邹韬奋在上海逝世 1944年7月24日,著名新闻记者、政治家、出版家邹韬奋在上海逝世,年49岁。邹韬奋,江西余江人。在全国50多个城市设立分店。抗日战争爆发后获释,先后在上海、武汉、重庆主编《为国事呼吁》等刊物。7月24日,在上海病逝后,...中央根据他生前的表现和申请,追认他为中国...正式党员。>>1933年邹韬奋夫妇与三个心爱的子女>>1937年在苏州看守所,邹韬奋乐观地读书、写作。
上海青帮著名人物杜月笙出生 近代中国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悟字辈,也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1925年与另两位青帮名人黄金荣、张啸林开设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毒品交易,杜与黄张三人并称上海滩三大亨。同年底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结婚,杜月笙亦参与协助周边维安工作。居港期间杜月笙气喘病情不断恶化,于1951年8月16日病逝于香港,享年6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