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名仕殷浩自视甚高,最后却一败涂地的故事 随着朝局的动荡,当时位高权重的桓温逐渐把持了朝政,简文帝为了扶植力量对抗桓温,再次邀请殷浩出山。简文帝任命殷浩为扬州刺史,派殷浩北伐收复失地,给他一个立大功的机会。殷浩也是信心满满,立下豪言,要收复洛阳失地,重修西晋皇陵。于是殷浩亲率7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洛阳出发了。殷浩看到桓温写的信十分激动,彻夜难眠,写好回信后反复从信封中抽出来查阅,生怕写错一个字,结果最后忘了把信装回信封了。
司马懿老谋深算,费尽心思夺取魏国江山,后代却自相残 ... ! “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将刚建立起的中央王朝的权威完全颠覆,随后晋室旁系琅娜王司马睿崛起。司马睿与王导的合作还体现了王与马的先后顺序,王在前,马在后。但是,淝水之战以后,北府兵发生很大变动。先是在太元十二年,谢玄被解除兵权,以司马恬、王恭先后代之,北府兵集团军阀化,成为大族斗争的工具。>说来也让人唏嘘,司马懿老谋深算,费尽心思夺取魏国江山,没想到后代流落江东,竟然被流民出身的军人控制着。
难以置信,他是开国皇帝,四十多岁竟被人活活气死 作为一代开国皇帝,司马睿在历史上的威名远不如秦皇宋祖,人气甚至盖不过宋高宗。在非正常死亡的开国皇帝中,能被臣子活活气死的,恐怕也只有东晋的司马睿了。十五岁时,司马睿被封为琅琊王。《魏书》称“睿畏迫于敦,居常忧戚,发病而死。”《晋书》称“闰月己丑,帝崩于内殿”,未提死因,显然是为司马睿留了面子。司马睿死后,儿子司马绍即位,继续受制于王敦。
东晋天文学家虞喜简介 如何评价虞喜 虞喜出身官宦之家,是东晋时期著名天文学家、官员,他释《毛诗略》、注《孝经》等,创立“安天论”,是我国最早发现岁差之人。东晋天文学家虞喜简介虞喜,字仲宁,会稽郡余姚人。东晋天文学家,东吴经学大师虞翻的后人,散骑常侍虞预胞弟。132年后,杰出学者祖冲之参考虞喜的岁差值,制订出举世闻名的《大明历》。
娶皇帝女儿妹妹嫁给谢安 他是东晋的永和名士风流之宗 刘惔别名刘尹、刘恢,出身官宦世家,是东晋著名清谈家,被誉为永和名士风流之宗、魏晋八君子之一,他以看人能力闻名于世。刘惔是当时清谈的主力之一,又娶了晋明帝的女儿庐陵公主,因此他自视甚高,跟王羲之、桓温等人说起话来都是一副高贵的样子。谢安>刘惔生于官宦之家,娶的是晋明帝的女儿庐陵公主司马南弟,妹妹刘氏嫁给了权臣谢安。于是刘惔问那个奴仆和郗愔比如何?刘惔表示司马昱大有进步,但还是属于二流清谈之人。
古代历史事件之——司马睿重建晋朝,东晋建立过程详解 公元317年,琅琊王司马睿在流亡大臣与江南氏族的拥护下,在建康称帝,建立东晋,这就是晋元帝。>建武元年3月,司马睿即晋王位,始建国,改元建武。318年司马睿即皇帝位,改元太兴,立王太子司马绍为皇太子。事情还得从司马睿被派到建康作镇守讲起。司马睿心里很不高兴,要王导想办法。打这以后,江南大族纷纷拥护司马睿,司马睿在建康也就站稳了脚跟。>登基称帝>公元317年,羽翼已丰的司马睿在建康即位,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东晋宰相谢安的兄弟,女诗人谢道韫之父谢奕生平 东晋大臣,太常卿谢裒之子、太傅谢安长兄、车骑将军谢玄之父。谢家之前发达,谢奕、谢万能够当上豫州刺史,有桓温力挺的成分,之后谢万被贬,是桓温直接造成,后来谢安上位,更是与桓家关系非浅。所以谢奕与桓温的交好,对于谢安的帮助显然举足轻重。谢奕当了一年的豫州刺史,到了358年于任内逝世,朝廷追赠镇西将军。谢奕二弟谢据早死,该轮到老三谢安了。
亲手谋划夺晋江山的郗超 最后为何会将自己谋反的书信交给一心向晋的父亲? 近日重读《晋书》郗鉴传,看到西晋王朝在经历了“永嘉之乱”后,中原地区为五个胡族轮番统治,史称“五胡乱华”。郗超与其祖父郗鉴、父亲郗愔就活跃于这一时期风云人物。郗鉴是郗家渡过长江后创业的一代。这是郗家守成的一代。>郗愔有三个儿子,以长子郗超最为知名。郗超与其父的性格截然相反。郗超的父亲郗愔奉道教,而郗超奉佛教。郗超的心行大都象这样。所以郗超的“性喜施舍”,性格是一方面,物质条件也是一方面。
他出身东晋外戚 写的一首好书法 要与王羲之一争高下 庾翼不仅颇有武将之才,还是一位书法家,曾经与王羲之不相上下。>庾翼和他同时代的王羲之一样写的一手好书法,而且,王羲之年轻时候书法还不如庾翼,到了晚年才胜过庾翼。当初,庾翼看到自己的儿子、侄子们不学他的书法反而学王羲之的书法,相当不满,就说孩子们不爱家鸡爱野鸡,发誓要与王羲之一争高下。言下之意,庾翼是将王羲之的书法视如自己曾珍视的作品一般。
智打五更鼓 东晋时,北府兵将领刘裕的部下檀祇,是一个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的人。檀祇从睡楚中惊醒,出门正要部署抵抗,被一箭射中了大腿。可是檀祇神色不变,镇定自若地对左右的人说:“贼兵是趁着天黑才摸进来的,想要打我们个措手不及,只要去敲响五更鼓,贼兵一听,害怕天亮,肯定要跑。”果然,敌兵一听五更鼓响,以为是天要亮了,于是四散奔逃。檀祇的部队乘势追击,...死一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