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

五胡乱华系列十四:淝水之战之二:谢安东晋执政

公元372年六月,苻坚任命王猛为丞相,让他从冀州回朝执政;同时任命阳平公苻融为使持节、代替王猛担任负责六州...的镇东大将军兼冀州牧。苻融在冀州,认真挑选辅佐的臣属,任命尚书郎房默和河间相申绍为治中别驾,任命清河人崔宏为州从事,管记室。苻融年轻,为政喜欢标新立异,有点苛刻繁琐。申绍多次规劝他,引导他以宽和为政。苻融虽然很敬重他,但却不能全部听从他的劝告。苻融派遣主簿李纂前往长安申诉。

王猛:「 ”功盖诸葛第一人”的一流将相

扪虱轻桓温,雄才佐苻坚一日,同朋友聊天,说到这南北朝时的王猛,朋友疑惑这王猛到底是相还是将,理论依据是郑观应是将其同韩信,李靖和徐达这一众人列在一起,曰大将。王猛,字景略,山东潍坊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

东晋权臣王敦起兵,皇帝号召大家奋起抗争,皇城的守将立马投降

西晋末年,王导王敦兄弟两个陪同西晋的宗室、琅琊王司马睿南渡到了建康。公元三一六年,西晋灭亡,司马睿在南京即皇帝位,是为晋元帝。当时,虽然司马睿贵为皇帝,但是能被他直接调动的只有中军,军队数量却少之又少,属于有名无实。而为了对付王敦,他重点扶持了两个人:刘隗和刁协,期望这两个人能帮助自己和王敦展开对抗。王敦对于司马睿的这种做法异常的气愤,在祖逖死后的第二年,王敦便以勤王为名,从武昌起兵,往南京进兵。

人生代代无穷已,东晋、南宋望相似——两个偏安朝廷的比较

东晋与南宋都是两个南迁的政权,均想凭借长江的曲折和险要,与往日北方的屈辱和麻烦划清界限,甚至宣称要将南方的权威重新扩至全国,虽然事实上这仅限于「”口号”为主。同时审视这两个政权,或可发现二者对应的时间坐标虽不同,但彼此竟可从对方身上略微照见自己的影子。一、前期政权的建立均于理有亏。二者未南渡时,政权的建立均属有"凭借权柄之嫌,预窥神器之意"。西晋立国,以司马氏侍奉曹氏而终篡其位,虽经祖孙三代乃成,

东晋朝廷财政为何如此困顿?

摘要:在东晋百余年的历史上,地方权臣势力膨胀、挥霍无度与朝廷财政入不敷出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这种「”主弱臣强”的失衡现象直接导致了东晋政权的覆灭。正文:东晋立国时期周边局势图如果要评选历史上最穷的一个朝代,东晋当选的几率大概能排在第一名。《晋书.食货志》里记载着一个相当搞笑的事件:晋元帝司马睿在位期间,正值石勒所建立的后赵国势力最为鼎盛的时期。当时,石勒屡屡出兵袭扰东晋,搅得淮南一带不得安宁。为

东晋名相谢安,在当时影响力到底有多大?

——历史独木舟谢安精于清淡,为当时名士所敬佩,谢安常与子侄们谈论诗作成了当时文坛佳话。太元五年,谢安因功被任命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太元八年,苻坚率领着号称百万的大军南下,志在吞灭东晋,统一天下。当时军情危急,建康一片震恐,可是谢安依旧镇定自若,以征讨大都督的身份负责...,并派谢石、谢玄、谢琰和桓伊等率兵八万前去抵御。但是前秦的兵力是东晋的十倍多,谢玄心里到底有点紧张。

东晋贵族政治的崩坏:司马元显破坏潜规则,寒门趁势上位

可司马道子竟然用王国宝的人头,向王恭和殷仲堪等人表示妥协。司马道子背后的利益集团,显然认为司马道子是一个窝囊的无能领导,他们的既得利益正在逐步丧失。而司马元显崛起于政治舞台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为他是司马道子的儿子,只有支持他取代司马道子,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司马道子一系的完整。但当司马元显崛起之后,却并没有让支持他的人失望。在他的领导下,原司马道子一系开始对王恭和殷仲堪采取强硬措施。

南北朝第一强军,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利刃-北府军

那么这支强军是如何组建又是如何消逝在历史长河的呢?百战精锐-北府军北府兵诞生的时代背景:东晋太和二年,桓冲被任命为荆州刺史,扬州的军权落到了谢安手上。两大家族完成了东晋核心地域的荆州和扬州的权利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