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

皇甫嵩朱儁 皇甫嵩与董卓的对话

皇甫嵩朱儁皇甫嵩和朱儁在黄巾起义发生后,分别被任命为左中郎将和右中郎将,各自率领一部分军队,镇压黄巾局,但他们的主要作战区域在颍川,也就是洛阳以西地区。>皇甫嵩与董卓的对话>初平二年董卓到长安时,公卿百官在道边迎接。皇甫嵩笑着道歉,董卓才释怀。

孙盛的故事:尊重历史 不屈服权贵拒绝篡改历史

孙盛年少时便以博学、善清谈而闻名,曾经与殷浩辩论抗衡,对待历史更是尊重不已。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孙盛的故事。孙盛的故事南北做学>名士褚裒曾对孙盛说:“北方人做学问,深厚广博而且融会贯通。”当时桓温执朝廷内外大权于一身,孙盛的诸子听说此事后大为害怕,不顾平时孙盛治家严谨,都哭泣跪拜于地,请父亲删改。但孙盛拒不屈服于桓温,坚持按实书史。

崔玄伯的主要成就 节俭自律却让妻儿老母跟着挨饿

崔玄伯出身清河崔氏,娶的是范阳卢氏之女,可以说是名门之后,年少时又有神童之称,之后更是成为北魏的开国功臣。尽管位高权重,崔玄伯却立身雅正,相当节俭、严格律己,深得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器重。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得知后,更加器重崔玄伯,并更多加赏赐,他却更加自律、约束自己了。>3.崔玄伯主张宽缓刑罚。

耿恭后人 如何评价耿恭

耿恭耿恭出生扶风茂陵,年少时就成了孤儿,但他却能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为一位出色的将领,在抵御北匈奴、灭羌人方面做出了贡献,为东汉边疆安稳、百姓安居乐业付出所有。耿恭后人>儿子耿溥,官至京兆虎牙都尉。>如何评价耿恭>郑众:“恭之节义,古今未有。”;②“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

耿恭十三勇士归玉门:上演东汉版“拯救大兵瑞恩”

耿恭两次迫使北匈奴领兵撤退,让剩余的羌人部落全部臣服。尽管曾身陷险境始终没有投降匈奴,留下了十三勇士归玉门的佳话。>耿恭十三勇士归玉门>十三勇士归玉门>“......吏士素饥困,发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随路死没,三月至玉门,唯余十三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中郎将郑重为恭以下洗沐易衣冠。”直至汉章帝继位,出兵攻打北匈奴,耿恭与将士才得以解围。于是汉章帝下令7000人驰援耿恭,此次救援也被称作东汉版“拯救大兵瑞恩”。

邓训简介 邓训的妻子是谁 邓训儿女

邓训邓训出生河南新野一个名门之家,父亲邓禹是东汉开国功臣,女儿邓绥是汉和帝的和熹皇后,可以说他位高权重。邓训简介>邓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东汉官员,高密侯、大司徒邓禹第六子,其女邓绥是汉和帝的皇后。公元83年,舞阴公主之子梁扈有罪,邓训因犯私自和梁扈通信之罪,被免官回家。>邓训的妻子是谁邓训儿女>儿子>邓骘,官至大将军,封上蔡侯。

邓训是怎么死的 对邓训的评价

邓训在安抚羌胡方面很有一套,羌人、胡人都对他敬重有加,邓训去世后,官吏百姓和羌人、胡人都悲伤不已,用各种方式纪念他。邓训是怎么死的公元92年冬,邓训因病死于任上,时年五十三岁。于是乌桓家家为邓训立祠位,每有生病,就在邓训祠位前祈祷求福。>对邓训的评价>邓训虽然心胸开阔能容人,但对于家庭内部很严格,兄弟们没有不敬畏他的,子侄辈来见他,从来没有给他们座位和颜悦色对他们。

祭遵独爱儒术 一生克己奉公得刘秀敬重

祭遵祭遵出生富裕之家,却是一个俭朴恭谨之人,早年投奔刘秀,追随他平定渔阳、讨伐陇蜀、建立东汉,功勋卓越。尽管祭遵身为武将,但他却是个喜欢读书的人,一生独好儒术,世人称之为儒将。它出自《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祭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他得到赏赐,都分给部下,不治产业,家无余财。>祭遵一生,很受刘秀帝刘秀重视。

东汉名臣袁安简介 袁安和袁绍

袁安袁安出生汝南汝阳,是汉末群雄之一袁绍、袁术的高祖父,其后人将家族发展壮大,使得汝南袁氏成为“四世三公”的世家大族。当然,汝南袁氏得以发扬光大是离不开袁安的努力、离不开袁安的奠基。东汉名臣袁安简介>袁安(?—92年4月9日),字邵公(召公),出生汝南汝阳,是东汉名臣。但袁安并没有什么错误之处,窦太后无法加害于他。袁绍、袁术等人是袁逢的儿子。

袁安的子女 如何评价袁安

袁安的子女>袁裳,袁安长子,窦氏倒台后被汉和帝任命为郎官,后任车骑都尉。>袁京,袁安次子,字仲誉,官至蜀郡太守。>袁敞,袁安三子,字叔平,官至司空。>如何评价袁安>范晔:①袁公窦氏之间,乃情帝室,引义雅正,可谓王臣之烈。于除鞬不得立,而汉亡一敌。于是而知袁安、任隗之识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