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

此人绝对战神级别了,率军连下70余城,直接把齐国都城都占领了!

乐毅遣还远道参战的各诸侯军队,拟亲率燕军直捣临淄,一举灭齐。连战连克燕国军队在乐毅指挥下单独追击败逃之敌,一直追到齐国都城临淄。燕昭王大喜,亲自赶到济水岸上慰劳军队,奖赏并用酒肉犒劳军队将士,把昌国封给乐毅,封号叫昌国君。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都划为郡县归属燕国,只有莒和即墨没有收服。乐毅认为单靠武力,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就是全部占领了齐国,也无法巩固。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对乐毅有知遇之恩,沙丘宫变时乐毅为何不救他

燕公子职想回国即位,自然不是王位空着等着他回去,要靠武装斗争来抢夺,赵将乐池手中用于护送公子职的军队是只偏师而非赵国的主力,赵武灵王对这位曾经是中山国将领的对手还不是很信任,赵武灵王这样的做法还是希望以小博大,顶多损失一只偏师,而乐池也不是心腹,损失有限。乐池率领这样一只偏师很无法击退盘踞在燕国的齐军,甚至对公子平的燕军都不占优势,就这样乐池率领的赵军与公子平的燕军在燕赵边境反复拉锯。

乐毅《报燕王书》:表达忠贞感激之情,是《出师表》的蓝本

本文乃「”天韵C4D”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乐毅,本为魏国大臣,他是魏国名将乐羊的后代,奉魏王之命出使燕国,受到广招天下贤士的燕昭王的礼遇,遂留仕于燕国,封为亚卿。为报昭王的知遇之恩,乐毅充分发挥了他卓越的...才能,为昭王训练军队,使燕国的...力量日益强大,终于在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年),联合秦、楚及三晋,大败齐军于济西。而后,乐毅又乘胜追击

贯穿整个战国时代的最牛家族,每代人物都出将入相,豪杰辈出

乐舒的儿子乐池,履历很丰富,先在中山国出将入相,后在秦国出相,罢相后再到赵国做官,被赵武灵王派遣护送燕昭王即位。从生理上来说,如果乐池是遗腹子最晚也应该生于公元前405年,公元前381年左右中山桓公复国,这时候乐池最少24岁,这个时候乐羊早已去世了,出于对儿子的愧疚,孙子乐池继承了他灵寿的封地。

在唐朝的「 ”武庙十哲”中,有5人是春秋战国时期名将,王翦没入选

武庙是古代最为神圣的场所之一,兴建于唐朝时期,地位和祭祀孔子的文庙相同;武庙原名叫太公尚父庙,后觉得不够霸气,于是又更名成武成王庙(因为在唐肃宗时追封姜子牙为武成王);武庙中的主神是姜子牙,之下又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这十人就是所谓的「”武庙十哲”了。但在「”武庙十哲”中,有5人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将,可见古人对春秋战国时期名将的推崇。现在这里就来看看这五位名将都是谁吧:TOP、5乐毅乐毅是战国后期

冷兵器时代心理战的教科书:乐毅伐齐和田单复齐

战国时期,齐燕两国之间曾多次爆发战争,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公元前284年的燕国名将乐毅伐齐之战,以及稍后的齐国名将田单复齐之战。在乐毅伐齐和田单复齐两次战争中,两大名将不约而同地选择以心理战为主要手段,驾驭三军,斗智诛心,攻城克地,逆转乾坤,上演了跌宕起伏的心理战活剧,影响了战争的走向和国家的存亡,共同完成了一部冷兵器时代心理战的教科书。

假如燕昭王不死,燕国能否灭掉齐国?

燕国,是战国七雄中历史最悠久的诸侯国。导致春秋五霸中比较英明的五位君主里,都没有燕国的份。各诸侯国为提升自身实力,纷纷发起变法改革。而燕国则一直默默无闻,恪守旧制,奉守所谓的的王道,导致国家十分落后。公元前314年,燕国太子平与将军市被因不满燕王哙将燕王的君位禅让给相国子之而起兵反抗,燕国陷于内乱。

机智破敌:田单大摆火牛阵的故事

齐国危亡之际,田单坚守即墨,以火牛阵击破燕军,收复七十余城,因功被任为相国,并得到安平君的封号。田单大摆火牛阵的故事乐毅出兵半年,接连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乐毅派兵进攻即墨,即墨的守城大夫出去抵抗,在战斗中受伤死了。骑劫当了大将,接管了乐毅的军队。可是城里的田单,早已把决战的步骤准备好了。一天午夜,田单下令凿开十几处城墙,把牛队赶到城外,在牛尾巴上点上了火。田单的军队打到哪儿,哪儿的百姓群起响应。

[专家点评] 明 “望诸君”玉印

[专家点评]明“望诸君”玉印“望诸君”玉印,明,印面2.05×2.1厘米,通高1.9厘米。印白玉质地,兽钮,印面有阴线边栏,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望诸君”三字。此印为明代托名战国封君玺印之作。印文中的“望诸君”本为战国时期的赵国封君,名乐毅。燕昭王的继任者燕惠王为太子时与乐毅即有矛盾,继位后疑忌乐毅,派骑劫替换他为将。乐毅恐被加害而逃往赵国,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尊宠乐毅以警动于燕﹑齐。

长平之战时,一代名将乐毅就住在赵国,赵孝成王为何却弃之不用?

据记载,在长平之战时,乐毅就在赵国,可是为何,这样的一个鼎鼎有名的大将,却没有被赵孝成王重用呢?而本来作为燕国一大功臣的乐毅,又为何来到了赵国呢?乐毅在燕国的那段时间,燕昭王以礼相待,将其视为上等宾客,乐毅偶尔还会旁敲侧击,问及乐毅的想法。不久,乐毅答应了燕昭王,辅佐兴国,燕昭王封乐毅为亚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