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隋唐孙过庭 画谱之一 [专家点评]隋唐孙过庭画谱之一此为孙过庭的《画谱》,草书,纸本。《画谱》在宋内府时尚有上、下二卷,下卷散失后,现传世只上卷。因撰《画谱》一卷,于运笔评加阐述,故唐宋间亦称为《运笔论》。《画谱》真迹,流传有绪,原藏宋内府,钤有“宣和”、“政和”。《画谱》是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提出他著名的书法观:“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为书法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专家点评] 明晚期 黄杨木雕董其昌题诗笔筒 [专家点评]明晚期黄杨木雕董其昌题诗笔筒明晚期黄杨木雕董其昌题诗笔筒,清宫旧藏,现藏于故宫博物院高24.8厘米,口径34.2厘米。笔筒圆体,略扁,形体硕大,口沿微内倾,筒壁厚实,庄重沉稳。左相日兴费万钱,衔杯乐圣称避贤。字内填蓝,末署“其昌”款字及印“董其昌”、“宗伯学士”二方,知其粉本为董其昌所书。此器外壁书法雕刻运刀如笔,一气呵成,酣畅淋漓,如欲破壁而出,为笔筒增色不少。
[专家点评] 清查士标 秋山访友图 [专家点评]清查士标秋山访友图此为清查士标的“秋山访友图”。远山树石疏淡辽旷,近岸低峦平坡纵横,点缀以草堂、轻舟、高士,幽闲雅致,绝无纵横之气,深得传统文人画的精髓之所在,是其意境深远的山水巨作。查士标字二瞻,一号梅壑散人,懒老。是明末清初新安派“海阳四家”之一。他的书法以行书、草书见长,书出米、董,上追颜真卿,颇得精要。时称米、董再生,名重天下。
[专家点评] 唐颜真卿 争座位帖之一 [专家点评]唐颜真卿争座位帖之一此为唐颜真卿的《争座位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争座位帖》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行草书,传有七纸,约64行古时。此稿系颜真卿因不满权奸的骄横跋扈而奋笔直书的作品,故通篇刚烈之气跃然纸上。似乎也显示了他刚强耿直而朴实敦厚的性格。作者凝思于词句间,满纸郁勃之气横溢,成为书法史上的名作,入行草最佳范本之列,后世以此帖与《兰亭序》合称“双壁”。
[专家点评] 清梁同书 行书董其昌语 [专家点评]清梁同书行书董其昌语此为梁同书的行书《董其昌语》。梁同书,钱塘人。字元颖,号山舟,晚号不翁,九十岁以后号新吾长翁,与安徽亳州(今徽县)梁、会稽梁同治并称“三梁”。大学士梁诗正之子。初学颜、柳、后学米芾法。与刘墉,王文治齐名。行书《董其昌语》系羊毫软笔书写,典雅洒脱,动人和谐,不激不励,颇具书卷气。
[专家点评] 明李流芳 行书自书诗 [专家点评]明李流芳行书自书诗此为明李流芳的《自书诗》。李流芳,字茂宰,号香海,泡庵道人等。安徽歙县人,定居上海嘉定县。明代知名书画家。好山水,风致俊爽,为“画中九友”之一。工诗词文赋,风格清新典雅。《自书诗》轻松舒畅,行笔老练,含东坡意韵,清钱谦益曰李流芳:“书法规摹东坡”可见渊源。
[专家点评] 明文徵明 楷书后赤壁赋 [专家点评]明文徵明楷书后赤壁赋此为明文徵明的《后赤壁赋》。文徵明,初中璧,字徵明,后改字徵仲,自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长洲人。学书刻苦,独临《干文》,日以十本。有“好古笃修,大雅君子,书名雄天下”之誉,书善行、草、真、隶诸体,尤以小楷,行书为工,深得智永笔法。有“明楷以衡山第一”之说。流传墨迹有一百余件。《后赤壁赋》为文微明八十九岁所作楷书,人书俱老,苍古有神,秀密遒劲,坚实挺劲。
[专家点评] 明王守仁 七言行书寿诗 [专家点评]明王守仁七言行书寿诗此为明王守仁的《七言寿诗》。王守仁,字伯安,初名云,更名为守仁。曾建舍于故乡阳明洞中,世称“王阳明”,浙江余姚人。专心儒学,“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求诸事物,其学识影响巨大,自成“姚...”,流行日本,善诗文,工书法。王守仁是杰出的学者,也是著名哲学家,书法多以行草为主。《七律寿诗》为天香楼王氏家藏,其书法挥洒自如,爽直风健,得右军之骨。
[专家点评] 南宋张即之 行书台慈帖 [专家点评]南宋张即之行书台慈帖此为南宋张即之的《台慈帖》,纸本,册页,纵30.9厘米,横43.1厘米。此帖内容为应酬类。结衔称“致仕”,应作于景定年间,为张氏老年之笔。《台慈帖》书法运笔提顿幅度明显,点划虚实相映,线条粗细变化与写经书颇似。结字严整奇伟,布白疏朗而有新意,确如文征明所言:“即之安国(张教祥)之后,老笔健劲,大类安全所书,稍变而刻急遂自名家。”
[专家点评] 明邢侗 草书临王羲之书 [专家点评]明邢侗草书临王羲之书此为明邢侗的《临王羲之书》。邢侗字子愿,山东临邑人。官至陕西行太仆卿。家资巨富,后中落。善画,能诗文,工书,遍临魏、唐、宋诸大家,尤好右军书。当时与董其昌并称“南董北邢”,又与米万钟,张瑞图并称“邢、张、米、董”。此《临王羲之书》草书作品,极具法度,纵横浑丽,自然呼应,神采奕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