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宋蔡襄 大研帖 [专家点评]宋蔡襄大研帖蔡襄,字君谟,福建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学士。北宋书法家,“宋四大家”之一。蔡襄书法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以珪易邦,若用商於六里则可。真则赵璧难舍,尚未决之,更须面议也。襄上,彦猷足下。廿一日,甲辰闰月。
[专家点评] 宋米芾 蜀素帖七 [专家点评]宋米芾蜀素帖七大宋庆历四年,有一个名叫林希的人得到一卷川中所织的绫素,藏于家中二十余年,后将它装裱成空白卷,题记于卷末,说虚前幅的原因是为了俟善书者挥毫。米芾为他书写了“拟古诗”六首,这便是著名的《蜀素帖》。米芾的“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的特征,的确在此卷中得到了很好体现。
[专家点评] 宋米芾 行书蜀素帖 [专家点评]宋米芾行书蜀素帖《蜀素贴》书于元祐戊辰,录自咏诗八首,旧题《诸体诗》,以“拟古”为首。又称《拟古诗贴》,墨迹卷,书于产自四川织有乌丝栏的素绢上,故名之。高八寸,横八尺余,七十一行,五百五十六字,现藏台湾省省。书法清健,结构潇洒,落笔处绝无垂珠滴露。明董其昌跋其“如狮子提象,以全力赴之,为生平杰作”。效李北海而有自家本色。且落笔爽利笔笔清楚,可谓米字的入门范本。
[专家点评] 明马愈 暑气帖 [专家点评]明马愈暑气帖马愈,字抑之,号华发仙人,人号“马清痴”,嘉定人。天顺甲申八年进士,官至刑部主事。能诗文,善书法,亦工山水。《暑气帖》马愈书。行书,纵23.27厘米,横3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暑气帖》书法骨力矫健,纵逸洒脱,结体开张。此帖曾经明末朱之赤、清安岐等人收藏。
三希堂法帖目录(正编续编) 三希堂法帖目录(正编续编)第一册清乾隆皇帝弘历特谕魏钟繇---荐季直表晋王羲之--快雪时睛帖临钟繇千字文(传)行穰帖游目帖瞻近帖袁生帖秋月帖都下帖二谢帖曹娥碑(传)王献之--中秋帖送梨帖新埭帖保母帖王珣---伯远帖梁武帝---异趣帖隋无名氏--出师颂唐欧阳询--卜商帖张翰帖褚遂良--倪宽赞临兰亭序(传)冯承素--临兰亭序(传)颜真卿--自书告身朱巨川告江外帖孙虔礼--书谱卷上释怀素--论书帖柳公权
董其昌所谓的 “文人画”与“南北宗” 董其昌所谓的“文人画”与“南北宗”山水画的历史行程,到唐,是风云谲幻的一代。董其昌的上述两点论证,归纳起来,所谓“文人画”,就是他所发明的“南北宗”之“南宗”,反过来说,北宗不是“文人画”,这两派之首,北宗是李思训父子著色山水,南宗是王维变钩斫之法,用渲淡。董其昌所说的“钩斫之法”他没有解释,顾名思义,应该是指画山与石的轮廓线。董其昌所说的“渲淡”,他在另一条中说:“自王维始用皴法,用渲染法。”
郑板桥的书法艺术 郑板桥的书法艺术最能体现郑板桥书艺特点的,是被称为“六分半书”的作品。隶书又被称作“八分书”,而郑板桥的书法是“书法《瘗鹤铭》而兼黄鲁直,合其意为分书”。郑板桥虽诗文、书法、绘画兼擅,但论者往往评其书法为第一。篆书虽高古,可在抒情方面不及行草,但郑板桥是注意篆书的,在他“六分半书”中常可见到篆书笔意,这是郑板桥善学的必然。
潘天寿的书法艺术 令人欣慰的是现在随着对潘天寿先生研究的深入,他的书法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确实,骨力是潘天寿先生艺术中最典型的本质与灵魂。潘天寿先生作为一位杰出的画家,对书法作品的视觉及形式的重视自是顺理成章的事。关于形式美,我们不妨结合潘天寿先生的题跋艺术一同来探讨。
刚健婀娜古浣子--邓石如的书法艺术 刚健婀娜古浣子--邓石如的书法艺术邓石如是清代一位杰出的书法、篆刻家。邓石如祖父邓士沅、父邓一枝皆工书法,终身无功名。在祖父、父亲的影响下,邓石如对诗文、书法、篆刻产生了兴趣。无法照顾子女,遂娶同邑程氏。邓石如六十三岁时,结束了辛勤的一生,驾鹤西去。邓石如很早就以书刻自给。下面试分析邓的书艺。能与邓石如篆、隶书相提并论的是他的篆刻艺术。
探幽索微 濯古来新--韩天衡书法篆刻臆说 探幽索微濯古来新--韩天衡书法篆刻臆说“传统万岁,出新只是万岁加一岁。”海上名家韩天衡先生似乎也正是走的这样一条艺术大道,而他的书画篆刻在今天均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峰,起码韩先生的篆刻艺术已无可厚非地站在了大家的行列中去。——豆庐印说论韩先生书法,以行草、篆书造诣为最高。其不稳论似可移来论韩先生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