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齐名,可现在知道他的人没几个 吴门四家最后一位是王宠。王宠像王宠,字履仁、履吉,号雅宜山人。他和唐伯虎一样,父亲是个酒店老板,而且都懂得搞素质教育,从小就让王宠亲近文人雅士,先后请文征明的好友沈明之、蔡羽做王宠及其哥哥王守的老师。王宠兄弟天资都不错,王宠20岁前就成为了苏州府学生员。
宋代的花押:「 ”防伪”签名方式,老百姓不识字也可以「 ”花押” 在现代,不算是工作还是上学,拥有一个时髦且能代表自己风格的签名档,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情,即可以彰显自己的个性,也可以保护自己的隐私,避免签名被别人模仿。
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 、外交家 章梫行草古文四屏 章梫,名正耀,字立光,号一山,浙江省三门县海游人。新中国外交家章文晋的祖父。清光绪三十年登进士,殿试选授翰林院检讨。历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提调、监督,国史馆协修、纂修、功臣馆总纂,邮传部、交通部传习所监督、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等职。章梫1947年秋居上海。次年秋迁杭州颐养天年。1949年2月17日,病逝于杭州勾山里,享年89岁。
郑板桥在官场上,为人非常的正直,曾经巧妙的惩治了不少贪官 郑板桥一看那个人头发脏兮兮的,穿着破烂的衣服,肯定也是没办法。当然郑板桥在一生中,这样的事情也是很多的,他非常厌恶那些有权势的贪官和污吏,对于基层的民众却非常的关心,那这些行动就算是放在现在的社会,也成为了让人称颂的人民好公仆,他的书法上,后人不仅仅是单纯的欣赏,而是要学习各种做人的道理。
颜真卿的名作《祭侄文稿》为何会如此涂鸦凌乱 颜真卿25岁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参与平叛安史之乱的,不仅有颜真卿,还有其从侄颜季明,从兄颜杲卿。后颜真卿遣人至河北寻得颜季明首级而祭之,泣作《祭侄帖》,追叙二人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而最能体现颜真卿光辉灿烂的艺术成就的,是他的《祭侄文稿》、《争座位帖》、《刘中使帖》等行书作品,其中以《祭侄文稿》为最。
这位大书法家,竟是被活活饿死的 中国有句老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话多年来一直得到了大多数人们的认可,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多么难的事只要是钱花到了,往往什么「”事”都能「”铲平”。但是这话也有不灵验的时候,在中国的历史上就有那么一位超一流大的「”富翁”,随身携带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却因为在路上买不到任何吃的,被活活的饿死。他就是北宋王朝的六大「”奸贼”之首——蔡京。蔡京的学问放在今天来讲至少是个高级知识分子,今天的博士、硕士、
慈禧的真实书法水平,远超你的想象,感谢分享 、最近,不少人炒作慈禧书法!其实,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按照清人的审美标准,慈禧的确可以称得上冰雪聪明。可是,她的书画水平却值得商榷。光绪年间,玉澜堂成了光绪皇帝的寝宫,为了防止光绪帝与外界接触,慈禧就命人在玉澜堂的前后左右修砌了多道砖墙,门口还有太监站岗,将玉澜堂全面封闭起来,清雅宜人的书堂从此成了一代帝王凄苦寂寥的牢笼。至今人们来到玉澜堂,似乎仍能感到一股阴森森的气息弥漫其中。
他九岁语犹不甚了了,53岁依然在乡试中败北,却因书法名流千古 幼年的文征明,身体孱弱,略显迟钝,「”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在父亲文林的安排下,文征明师从吴宽学习古文。吴宽是成化八年(即公元1472年)会试、廷试的第一名,也就是状元。作为同科进士的父亲文林,让文征明拜吴宽为师,是希望他能够在科场上有所作为。然而,文征明前后参加不下十次科举考试,竟然全部失败了。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年出生的好朋友唐寅在科场上的胜利。唐寅16岁时即以童子试第一名考中秀才,29
「 ”三蔡”兄弟到底谁才是「 ”苏黄米蔡”之「 ”蔡”? 「”苏、黄、米、蔡”代表着宋代书法的巅峰其中苏、黄、米没啥问题唯独关于蔡的说法不一有人说蔡指的是蔡京,由于蔡京人品差后人用蔡襄取而代之还有一种说法是此蔡为蔡卞古代就有人说了蔡京比蔡襄好但蔡卞又比蔡京好千百年来这一争论一直存在,没有定论不论哪种说法都说明蔡氏三人的书法在宋朝的地位与影响力非同一般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三人的书法到底有什么区别01蔡襄蔡襄(1012-1067),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
艺闻艺事——皇帝女婿摹刻一套帖,竟成了「 ”传世四大名帖”之一 《绛帖》,因刻于绛州而得名,是宋太宗淳化年间的尚书郎潘师旦在家乡绛州摹刻勒石而成的,《绛帖》与《淳化阁帖》《大观帖》《汝帖》并称为「”全国四大名帖”,刚一问世就受到书法家、收藏家的青睐。这部名帖的作者,叫潘师旦。历史上关于潘师旦的记载很少,他的字、号、籍贯,生卒年都不清楚。元代赵孟的《会景亭记》中,称潘师旦为「”故宋尚书”,后来又说「”初知秀州时”,由此判断他还应该做过嘉兴知府,是个不小的官员。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