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清 乾隆青花红彩云龙纹羊毫笔 [专家点评]清乾隆青花红彩云龙纹羊毫笔清乾隆青花红彩云龙纹羊毫笔长21厘米,景德镇窑烧制。同样的纹饰、工艺品种另有云龙纹鬃毫斗笔等,可见当时文房用品中瓷笔的工艺尚不单调。青花红彩是将釉下青花与釉上红彩结合起来烧制的彩瓷品种。在明朝宣德年以前,青花、红彩的烧制工艺已成熟,只是属于单独存在的种类。青花红彩的...,一般是在青花文饰中留出兽、龙等图形的白釉色地,再以釉上填矾红显示出来。
[专家点评] 清乾隆 紫檀三镶汉玉嵌金银御题诗如意 [专家点评]清乾隆紫檀三镶汉玉嵌金银御题诗如意这件紫檀三镶汉玉嵌金银御题诗如意,长39厘米,布局考究,结构严谨,雕工细致。乾隆时期,大凡这样的古玉装嵌的器物,概属皇家御用的范畴。最特别的便是在古玉器中遴选材质精良或纹饰华美的珍品,装嵌于造办处受命督造的精致竹木器物之上,或制成屏风,或制成各式摆件,完成之后呈奉御览审核,审核后再经修改,直至乾隆皇帝满意为止。
[专家点评] 清乾隆 象牙雕携琴访友图小插屏 [专家点评]清乾隆象牙雕携琴访友图小插屏此插屏宽10.2厘米,高3l厘米。象牙材质,作剖截竹段式;上窄下宽,周缘起凹线,四角顶端各饰回纹足。凹面深浮雕法作《携琴访友图》,画面中有崇山峻岭、层峦叠嶂,又有苍松与奇树交映翠色;屋舍楼阁隐于其间,布置陈没文雅清净;高仕文人聚会于此,有交臂言欢,有昂首作壁上观,有泛舟赴会,又有策驴桥上携琴而来。构图精微紧密,雕工细入毫发,符合清宫造办处牙作的典型特征。
[专家点评] 清乾隆 松堂生制黄杨三友灵芝图如意 [专家点评]清乾隆松堂生制黄杨三友灵芝图如意这件如意长46厘米,宽9.6厘米,以佳质黄杨木整雕而成。作耒耜式,以灵芝为主体,器身以缠枝“岁寒三友”作缀饰。柄背有隶书镌铭:春翁年先生清玩己亥初夏松堂生制。春翁及松堂生生平不详,惟“年先生”之称谓于清初,广为时人惯用,至清中期以后便少有人用。岁寒三友乃梅、竹、松之合称。松乃长绿乔木,耐干旱贫瘠,抗严寒风霜,生机盎然,四时常青,古人以之为长寿、坚贞之引喻。
[专家点评] 清乾隆 御制青玉前赤壁图山子 [专家点评]清乾隆御制青玉前赤壁图山子这件乾隆青玉山子,青玉带皮,呈多山峰形。山子前平处琢刻乾隆御题和田玉前赤壁图:“壬戌泛舟游挚宝,清秋赤壁景新鲜。成图那藉琢磨巧,玉局原是玉样人。”另一面琢岩壁亭台,苍松参天,全器揣摩乾隆皇帝御题诗琢制而成。苏轼的赤壁赋分《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前赤壁赋正是苏轼第一次于“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游了赤壁之后有感而作。
[专家点评] 清乾隆 犀角雕饕餮龙纹双耳三足小鼎 [专家点评]清乾隆犀角雕饕餮龙纹双耳三足小鼎清乾隆犀角雕饕餮龙纹双耳三足小鼎清乾隆犀角雕饕餮龙纹双耳三足小鼎这件三足鼎高8.7厘米。冲耳上缘钩刻方雷纹,腹外壁浅浮雕饕餮纹,三足作龙纹造型。犀角小鼎并附有一紫檀木盖,盖顶嵌有一白玉圆雕鸟禽作钮。犀角杯颜色略呈金黄,色泽温润美丽,一足的内侧署有“星岳”款识,鼎的底部则有“天子乃口,用之勿相”铭文。品相完好,殊为难得。
[专家点评] 清乾隆 巧雕鹿鹤庆寿山子 [专家点评]清乾隆巧雕鹿鹤庆寿山子这件山子白玉带皮,呈圆锥形,圆顶平底。琢刻生动细致,栩栩如生,让人深感喜庆祥瑞的气氛。松树与鹤,俱为常见之物,俗信以鹤为仙禽,鹿为瑞兽。松称“百木之长”,长青不朽,鹤则称“百羽之宗”,据说乃凡人登仙后所化。《瑞应图》上称,如果帝王为政,适合先圣的法度,没有缺失,便会有白鹿出现,是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的吉祥之兆。以祝寿而言,除用为祝颂长寿外,也泛指飞升登仙的象征。
[专家点评] 清乾隆 犀角雕螭龙纹杯 [专家点评]清乾隆犀角雕螭龙纹杯清乾隆犀角雕螭龙纹杯(另面)此犀角杯口径13.6厘米,仿青铜器造型,大口沿,一侧翻卷成流,口沿内外及圆足饰回纹边饰一周,杯身满雕仿青铜器纹,耳部雕一条大螭龙携一条小螭龙爬于杯口之上,线条流畅,刻工精细,秀丽雅致。
[专家点评] 清乾隆 御制碧玉樊桐仙侣图笔筒 [专家点评]清乾隆御制碧玉樊桐仙侣图笔筒这件乾隆御制碧玉樊桐仙侣图笔筒,碧玉,粗高圆筒形,壁厚,圆口,口沿刻乾隆御题樊桐仙侣诗:“樊桐昆峤原一脉,流入和田产玉精。试问相咨定谁氏?西梁北容述仙情。乾隆乙卯夏御题。”器外壁以深雕、透琢和阴刻等技法琢饰樊桐仙境。
[专家点评] 清乾隆 青玉英雄合卺杯 [专家点评]清乾隆青玉英雄合卺杯这件清乾隆青玉英雄合卺杯,青玉质地,体呈圆形,双筒相连式。立体圆雕,双蟠龙顶盖,双蟠龙肢体相缠,两筒中间镂雕鹰踏熊首,两翅展开各黏杯壁,鹰、熊尾与如意纹杯柄相连。器体浮雕纹饰,杯口外沿阴刻回纹,上部为糓纹,中部为勾云纹,下部为仰雕蝉纹。合卺杯在明代已经流行,到清代承明代样式,工艺更加精细。古人称大婚为合卺,合卺杯可用作婚礼中的酒器,为仿商、战国纹样为标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