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

五百罗汉系列—第278尊-普胜山尊者

第贰佰柒拾捌尊--普胜山尊者普胜山尊者,即宋朝名僧普胜法尊者。俗姓张,祖籍深州陆泽。据《宋高僧传》卷二十八载,尊者幼年时即不苟言笑,淡薄俗世之情。二十岁时,出家于五台山华严寺,拜超化大师为师。当有人问他为何不在家乡出家而不远千里到五台山时,他回答说:“附神骥可以日千里矣。”尊者深具慧根,诸经注疏过止便识,融会贯通。年六十三岁时,在净土院圆寂,门人与信徒收舍利葬于龙门山宝应西阜,并建塔旌表。

至诚遇圣—高节

至诚遇圣—高节隋朝有一位名叫高节的人,是并州人氏。「好吧!一个人出门在外,可要多加小心哪!」就这样,他背起了简单的行囊,告别了双亲,就往目的地——五台山出发了。于是遥望五台山跪拜,希望能够再度见到海云大善知识,就在他赶回从前头陀住过的地方。

真经胜火—摩滕法兰

真经胜火—摩滕法兰汉朝时代,印度国有摩滕、法兰两位大乘比丘,运用天眼观察中国的地方,不少有情众生具备大乘根器者已经到了成熟的机缘,并且观知五台山文殊大士所住锡的地方,但是圣人的教化时机尚未到来,明白要归依佛教真理的人究竟不多。到了月氏国,遇到了摩滕和法兰两人,就延请他们来中土。

当面错过—法顺

当面错过—法顺唐朝法顺和尚,是长安万年杜氏之子,又叫做杜顺,乃杜如晦的族长。和尚对自己的神异事迹从不放在心上,他研究华严深得法要,随文帝为了敬重他,常常请他入宫殿里,说是会为宫中带来详和之气。宫中皇亲国戚所有贵人都像是供养活佛一般的尊重法顺和尚。法顺和尚证入法界观,专弘华严宗。智冲急忙地赶回了长安城,那时法顺和尚——亦即文殊大士的化身,已经舍报安然示寂了。

诚感天华—安州张氏

诚感天华—安州张氏宋朝元丰年间,安州有位姓张的人,每年他都自己种植芝麻,打了一百斤油,背负着到五台山寺来作燃灯供养之用。每次登临五台山,他一定要事先洗澡净身,再换上清洁的衣服。「不必了,谢谢!」张氏因这朵天华具有劝导的作用,没有马上答应。从五台山回归乡里,一路上围观的人很多,走了几里路以后,这朵天华黄光大为炽盛,又过了一会儿,这天华就消失了。

五台山传说故事

五台山又叫做清凉山,宗教文化悠久,现在已是旅游胜地。但是,相传很久以前,五台山气候恶劣,冬天寒冷异常,夏天又酷暑难耐,每到夏天,农民都无法正常的收庄稼,长此以往,留给百姓的只能是饥饿。有一年,文殊菩萨到五台山传教,看到了人们的疾苦,文殊菩萨决定要帮助人们。文殊菩萨知道东海有一块歇龙石,可以把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这样五台山一带就能适合人们生活了。

五台山塔院寺,MZD留下一段故事

就在这座千年庙堂里,曾留下了MZD、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国革命领袖们路居五台山的一段故事。五台山作为着名的旅游胜地,一年中除大雪封山之日,常年游人如织,烟香氤氲,然塔院寺内的MZD路居处却鲜为人知。

清凉圣地五台山成为佛教圣地的传说

清凉圣地五台山成为佛教圣地的传说相传五台最早是道家的道场,《道经》里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佛教传入五台山,普遍的说法是始于东汉。从那时起,五台山开始成为中国佛教中心,五台山的大孚灵鹫寺与洛阳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院。元至明初,五台山的寺庙建筑又有所恢复。明清时期,五台山佛教再度振兴,出现了第三个高峰期。

山西五台山原名紫府山 关于名字的传说

传说五台最早是道家的地盘,《道经》里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佛教传入五台山,普遍的说法是始于东汉。焚经的结果,道教经文全部焚毁,佛教经文却完好如初,故他二人获得建寺的权利。寺院落成后,以其山形命名为灵鹫寺。从那时起,五台山开始成为中国佛教的中心,五台山的大孚灵鹫寺与洛阳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院。

五台山的传说 不可不知

五台山的传说不可不知传说五台最早是道家的地盘,《道经》里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佛教传入五台山,普遍的说法是始于东汉。从那时起,五台山开始成为中国佛教的中心,五台山的大孚灵鹫寺与洛阳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院。此时,五台山之名已在北齐史籍中大量出现。盛唐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了第二个...。此时的五台山,不仅是我国着名的佛教名山之一,而且是佛教圣地,被誉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