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

虚云和尚传5

特别是前不久挂单于杭州西子湖畔灵隐寺,空闲时出游西湖观景登断桥,过孤悬湖心的小瀛洲九曲桥荷池水榭,观三潭印月的三座铁鼎,来到着名的雷峰塔下,前瞻后观,思量往昔所闻民间传说所云当年白蛇娘娘被法海和尚用僧钵收伏,镇压在雷峰塔底,永不得出。非仅如此,早在东汉时期印度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就已经来此建灵鹫寺弘传佛法。5人渡海之后来到宁波,行经湖洲,继到常州。

虚云和尚传7

孝亲之道是自古以来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基础和核心。德清继而登华严寺礼拜杜顺和尚塔和清凉国师塔,再到牛头寺礼拜玄奘法师塔。在终南山经2年多的禅修之后,德清感到有所收获,但疑情难尽,禅关未透,于是决计再次外出云游,以广参名师,亲近善知识,求益请教。峨眉山,又称“大光明山”,历来人们尊之为普贤菩萨弘法道场。相传普贤菩萨当年骑白象来此弘扬佛法,普济众生,功德圆满。德清上山以来,一路礼拜。

虚云和尚传6

众人见状都劝德清赶快随众前行,以免迷路。可德清则以自己宏愿已立,岂可食言,坚持在风雪中三步一拜地蠕动。翌日早晨起来,腹痛略缓,德清仍坚持三步一拜往前行去。到初五日,德清开始闹腹泻,一日之中泻了十多次,所泻之物竟是红白相杂的痢液。然而,病摧人体,德清的双脚无力支撑了,竟用双手爬行。在显通寺住下后,德清到全山诸寺逐个进香。

有因必有果 善恶终有报

例如隋朝时晋州城有一个叫张善友的人,做事本分,乐善好施。李氏拉住张善友大哭,阎王震怒,拍案大喝。张善友梦中被引到阎罗殿前,阎神让他见到二子的本来面目和妻子李氏被押入地狱受苦的因果,他醒来后终于省悟。果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影随形,分毫不错,真可畏也。其实人生一世,正可谓有限光阴有限身,切莫为外物迷失了真我,珍惜人身,修德向善,返本归真才是做人的真谛和永恒的幸福,人今生所为就是未来的命运。

文殊菩萨的故事:真经胜火—摩滕法兰

真经胜火—摩滕法兰汉朝时代,印度国有摩滕、法兰两位大乘比丘,运用天眼观察中国的地方,不少有情众生具备大乘根器者已经到了成熟的机缘,并且观知五台山文殊大士所住锡的地方,但是圣人的教化时机尚未到来,明白要归依佛教真理的人究竟不多。到了月氏国,遇到了摩滕和法兰两人,就延请他们来中土。

佛教圣地五台山的传说

佛教圣地五台山的传说传说五台最早是道家的地盘,《道经》里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佛教传入五台山,普遍的说法是始于东汉。从那时起,五台山开始成为中国佛教中心,五台山的大孚灵鹫寺与洛阳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院。此时五台山之名已经大量出现在北齐史籍之中了。元至明初,五台山的寺庙建筑又有所恢复。一九五三年,又正式成立了五台山古迹保护所,对寺庙建筑和名胜古迹有重点在进行保养和修缮。

净土宗第四祖法照大师

大师既然得到承远大师的真传,便于唐朝大历元年4月,过长安,在章敬寺净土院,依据《无量寿经》编撰《五会念佛法事赞》。第二年,大师住于衡州云峰寺。大历5年4月5日,大师一行到达五台县,远远就望见佛光寺南边,有几道白光。6日,他们抵达佛光寺,境界果然与大师在钵中所看见的毫无差别。这夜四更,又有异光从北山下来,直射于大师身上。在大圣慰问劳苦并饮食之后,波利尊者将大师引出寺院。

殊像寺里的爱情故事

当时殊象寺被誉为“瑞象天然”,是五台山很有名气的寺院。“善静室”之所以独存,康熙认为这是文殊菩萨证明他们之间无“爱恋”一说,甚为欢喜,即用巨款重建殊像寺。重建后的殊像寺,有人提议,把寺名改成“清白寺”或“无瑕寺”,以示三公主的清白纯洁。由于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殊像寺”即意味着寺院里有文殊菩萨的塑像,故重建后的寺院,仍叫殊像寺。

沙弥、菩萨的应化事迹

有一回他举办一大斋会,有一位小沙弥也来应供。突然,妇人徐徐飞到天上,化成文殊菩萨,那只小狗变成一头狮子,两个小孩变成一对天上的童子。这是一则著名的文殊菩萨应化事迹,也启发教导着我们遇到每一个众生都要把他当作佛一样看待。对前来提出要求的人不要闭门拒绝,这也由於文殊菩萨经常化身为凡夫混在众生队伍中,随缘化度的缘故。

广积善德,子疾痊愈

那一位童子告诉他:「老师父说:『你何必来问呢?只要依照令尊的行为去做,则愚笨的人自然贤慧,贫穷的人自然富贵。』」员外问:「贫穷的人得到财富,命中注定。愚痴的人也是本性使然,怎么能够变得贤慧呢?」童子回答:「从前燕山的窦禹钧生了五个儿子,初生时,也都身体不健全,后来他广积阴德以后,不但儿子一个一个平安痊愈,而且都考取功名,光耀门楣。」焦员外拜谢童子,而后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