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

康熙皇帝逸事

康熙皇帝赠送龙袍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有一天,康要至显通寺来,显通寺的方丈和尚得知消息,真是又惊又喜,赶紧召集全寺的和尚,身披袈裟,头顶檀香,手敲佛家乐器,嘴里不停地念南无阿弥陀佛,在山外夹道欢迎,把康熙皇帝接到寺内。方丈和尚陪同康熙皇帝到寺内各处游览,当来到大雄宝殿正值这里将要举行受戒仪式-“烧香疤”。康熙皇帝说的事谁敢驳?传说,康熙皇帝看中的那个姑娘,名字叫梅枝。

学佛五台山

去年去五台山拜佛,游至明月镜处,向水中观看,先发现一莲花台从水中悠悠飘过,随后见一女菩萨紧随其后缓缓而行。在这里拜求善知识给指点迷津,有什么寓意吗?

本焕长老:文殊智慧的启迪

出家人则用文殊智慧了生脱死。当初,我就是冲着对文殊菩萨的大智慧而朝礼五台山的。文殊菩萨运用智慧,对治心魔烦恼,将种种困难苦厄,一一变为吉祥方便,有其独到的心得和深远的境界。文殊菩萨是过来人,明白众生成佛的过程,包括碰到的困难。我们从文殊菩萨智慧中可以得到种种启迪:“智慧是需要牺牲,需要付出的。”文殊智慧所包涵的精神,只有经过我们现代人的发掘,才能凸现出特有的现代价值。

文殊是文殊,文喜是文喜

文殊是文殊,文喜是文喜当年有一个故事,一位非常有名的文喜禅师,从小出家,三十几岁开始参禅,总不能开悟,于是他从南方三步一拜,拜到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有一天文喜在做饭的时候,文殊菩萨在饭锅上现身,还是骑他那只狮子,在饭锅上跑圈。文喜看到文殊菩萨,就是当年在五台山金刚窟看到的那个老头子,他拿起锅铲一边就打过去,一边嘴里说:文殊是文殊,文喜是文喜,你跑来这里干什么?

灵 应 寺 和 狐 仙

在五台山中台东南三十里,有一座山,据说古代曾有五百位仙人,在这座山里云栖。后人因此将这座山称之为“梵仙山”。显通寺面二里许,有座山叫梵仙山,高约百余米,灵应寺就坐落在山顶上。凡是路过这里的人们,都能看到灵应寺。红墙配着金黄色的殿顶,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异常醒目,任何人都会相信这是一座大仙庙。说起这座大仙庙来,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哩。并说由于此事发生在梵山脚下,所以就在山顶上修建了这座大仙庙。

衣蒲童子

拜毕起来,只见童子已变作文殊菩萨形象,跨上青毛狮子,隐到云中去了。吕太尉这才知道,自己遇上的衣蒲童子竟是文殊菩萨。吕太尉告知所以,然後又说∶「我欲竭诚悔过,思欲再见衣蒲童子。」遂置办香火供品,旦夕供奉不绝。过了很久,忽见衣蒲童子出现於香火之上,呵斥道∶「想不到你竟这样贪著形象。」吕太尉道∶「我是想让世人都能见到你示化的真容。」遂令画师依样图画。昼毕,衣蒲童子顷刻不见。

五台山高僧神通无敌 临终时罕见死法惊呆全国

五台山隐峰禅师五台山隐峰禅师,马祖道一禅师之法嗣,建州邵武人,俗姓邓,人称邓隐峰。后来有一天,终于在马祖的一言点拨之下,豁然有省。悟道后,邓隐峰禅师又一次前往南岳,参礼石头禅师。邓隐峰禅师后来又到沩山,直接走进法堂,将衣钵放在上首板头上。邓隐峰禅师在公开的场合既显神异,担心被人理解为有惑众之嫌,于佛法不利,来到五台山之后,即决定在金刚窟前示灭。

憨山德清大师 圆寂400年肉身不坏

憨山德清大师,世称憨山大师,与云栖袾宏、紫柏真可、藕益智旭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大师中兴曹溪,后圆寂于南华寺,留下不坏金身。憨山德清大师,是明末四大师之一。他即以罪犯服装登座为众说法,创开岭南的佛教风气。后到径山,即为达观举行荼毗佛事并撰塔铭。曹溪原是中国禅宗的祖庭,但到了明末久已荒废,经德清锐意经营,始恢复旧观,因此他被称为曹溪中兴祖师。

到五台山拜文殊菩萨的奇遇

有一个故事,一位非常有名的文喜禅师,从小出家,三十几岁开始参禅,总不能开悟,于是他从南方三步一拜,拜到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中国的四大名山,四川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山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浙江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安徽九华山是地藏王菩萨。他拜了好几年想见到文殊菩萨,当面见到却又不认识。有一天文殊菩萨骑着狮子现身,在厨房的大锅上转。

阿弥陀佛和文殊菩萨应化人间的故事

和尚对自己的神异事迹从不放在心上,他研究华严深得法要,随文帝为了敬重他,常常请他入宫殿里,说是会为宫中带来详和之气。宫中皇亲国戚所有贵人都像是供养活佛一般的尊重法顺和尚。原来山上的老人乃是弥陀的化身啊!智冲急忙地赶回了长安城,那时法顺和尚--亦即文殊大士的化身,已经舍报安然示寂了。当时是贞观十四年五月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