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罗汉系列—第245尊-众具德尊者 第貮佰肆拾伍尊--众具德尊者众具德尊者,即隋朝着名,僧人信行。又称三阶禅尊者,为三阶教之祖。尊者少蕴悲怀,慧悟奇拔。四岁出家,博涉群经,洁身自爱,备爱尊敬,后蒙隋文帝召请,位于长安。舍弃具足戒,与民众同劳动、共修行,故产生一日一食之严格规律。隋初,被召入长安,居真寂寺。至唐朝,其弟子信义设立一庶民金库,称无尽藏院,以利济民众。尊者于开皇十四年正月入寂,享年五十五。
五百罗汉系列—第244尊-智能海尊者 第貮佰肆拾肆尊--智能海尊者智能海尊者,即智能菩萨。《无量寿经》说:“如来智能海,深广无涯底。”尊者以之命名,说明他智能超群。所谓智能,即“于法观达”、“无境不照”的精神状态。智能海比喻尊者智能如大海般瀚无际,涵容一切。据《新年华严经论》卷十七载,尊者“以智能成满,方能随俗善人生死”,也就是说,他并不以自己得道为满足,而是以慈悲为怀,教化众生,积大功德,因而获得幸福的佛果。
五百罗汉系列—第240尊-须弥望尊者 第貮佰肆拾尊--须弥望尊者须弥望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须弥望,即望须弥也。天帝释所居,四宝所成。须弥是着名的神山,意译妙高。佛教传说,须弥山是人类所住世界的中心,日月环绕此山...出没。山高八万四千由旬,山顶上为帝释天,四面山腰为四天王天,周围有七香海、七金山。第七金山外有铁围山所围绕的威海,威海四周即四大部洲。为了表示佛陀至尊至上的地位,佛教将佛制成须弥山形状,名须弥座,也中须弥坛。
五百罗汉系列—第239尊-莎伽陀尊者 第貮佰叁拾玖尊--莎伽陀尊者莎伽陀尊者,佛陀声闻弟子。佛祖曾为其授记,预言其未来世当得佛位,佛号“普明”。莎伽陀,译作善来。尊者以之为名,有劝迎众生皈依之义。他等人听了佛的点化深受启发,认为自己本来智能短浅,经佛的教化之后已大有长进,但是自己尚未察觉。莎伽陀感谢佛祖给予自己的智能,这些智能足以使他脱离烦恼,获得正觉,无需到处乞求获得解脱的...。
五百罗汉系列—第243尊-水潮声尊者 第貮佰肆拾叁尊--水潮声尊者水潮声尊者,即一切海潮声菩萨。海潮无念,不违其时,与大慈大悲佛之声音应时适机而说法相似。世间的江河湖海,其名虽异,然潮音相同。世间诸佛的名称不同,所讲的经卷有异,但都是为了大众获得解脱。由于尊者广学诸佛之法,因此他脱离世俗盖障,心性清净如明月,通达佛性。佛兴慈悲,哀悯众生,发海潮音。尊者哀怜众生,能应众生的需要,应时而至,帮助他们脱离生死苦海。
五百罗汉系列—第241尊-持善法尊者 第貮佰肆拾壹尊--持善法尊者持善法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佛教分五戒十善与三学六度,其中五戒为:不...生、不偷盗、不邪Y、不妄语、不饮酒。五戒十善之法,为在家修行的居士所受持的善法。六度可使凡俗渡生死苦海,至清静乐土。尊者严格按照善法要求,居俗受持五戒十善,出家受持三学六度,循序渐进,坚持修行,终于脱离垢染,证得正果。此尊与第308尊同尊,可互参。
五百罗汉系列—第235尊-舍遮独尊者 第貮佰叁拾伍尊--舍遮独尊者舍遮独尊者,生于无佛之世。尊者不能聆听佛陀的教诲。然而生来喜欢寂寞清静,厌恶世俗烦恼。于是独居静养,自悟佛性,久经修习,心性豁然如大日光明遍照,悟到佛法的究竟,最终修得智能圆满、功德圆满,通晓佛法本意,永离生死轮回。
五百罗汉系列—第238尊-干陀罗尊者 第貮佰叁拾捌尊--干陀罗尊者干陀罗尊者,西域人。尊者不远万里来到洛阳,后至洛阳东南之山修立寺庙,被推为寺主。一次对同住僧众说:“洛阳东南有盘鵄山,山中原有古寺,今故基尚存,可以修立寺院。”新寺距洛阳一百余里,他总是每天清晨就来到洛阳城中,薄暮方回。有一位自认为行走迅速的僧人奔走如飞,仍赶不上他。犍陀勒让他拽着自己的衣角,该僧只觉得耳边风声飒飒,须臾至寺,却毫无疲倦的感觉。干陀罗,又作犍陀勒、干陀罗。
五百罗汉系列—第237尊-欢喜智尊者 第貮佰叁拾柒尊--欢喜智尊者欢喜智尊者,即阿难婆伽。尊者通晓受持大乘佛教教义,遵循大乘佛教的理论修习佛性,度化众生。他佛学理论渊博,从中博得了无穷的智能和神通。同时具备大乘佛教所共有的慈悲心性,随时随地地向大众宣讲大乘教义,普度众生,渡众生至清净彼岸。
五百罗汉系列—第233尊-福德首尊者 第貮佰叁拾叁尊--福德首尊者福德首尊者,为佛祖的前世身。佛祖回忆说,自己曾转生为国王,名“福德”,福德王在位时励精图治,因而感动了天地,全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无饥寒之忧。然而尊者依然担心百姓受饥寒疾病之苦,在全国城乡设有粮食与医药救济处,以备食不果腹者或患有疾病者之需。尊者的作法,后为元世祖忽必烈效仿,在元大都广做慈善事业,皇宫每天向穷人施舍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