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楼:京剧武生演员,杨派艺术的创始人 杨小楼,名三元,京剧武生演员,杨派艺术的创始人。杨月楼之子,安徽怀宁人。在当时和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为"三贤",成为京剧界的代表人物,享有"武生宗师"的盛誉。又与谭鑫培同在同庆班,经谭氏奖掖,成为挑大梁的武生演员。小楼为武生全材。其母带他到杨家请杨小楼教他戏,杨不能拒绝,因其母是杨小楼的大师姐。>杨小楼的正式拜师弟子共有三人。杨小楼这次演唐璧,不仅示范了扮戏。
清朝京剧武生演员:杨月楼的生平 演艺京剧武生演员。动作灵活如猴,有"杨猴子"之称。>>1844年出生,谱名久先,从艺后改名久昌,字月楼。父亲杨基旺(杨二喜),为卖艺拳师。清咸丰间随父到北京天桥卖艺,为徽剧名角"忠恕堂"张二奎赏识,张二奎遂聘杨二喜为教师,收久昌为弟子,使习武生,排名玉楼,与陆玉凤、沈玉莲、俞玉笙同门。杨、俞为张二奎左膀右臂,一时有"忠恕堂文武双璧"之称。演老生,兼武生。同治末年赴沪演出,轰动上海滩。在京、沪享有盛名。
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的生平简介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旦角,著名京剧演员,是中国具有深远影响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中国现代京剧代表人物之一,尚派艺术的创始人。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至此尚小云成为同辈旦角中,以演女中豪侠为特色的佼佼者。30年代,他被公认为四大名旦之一,誉满天下。尚小云治艺严谨,无论对己对人要求十分严格,但在生活中对人十分热情,慷慨仗义,倾囊相赠。
“压轴”最初指的是第几? “压轴”本是京剧的“术语”。京剧一场戏如有五出的话,第一出叫作“开锣戏”,第二出名曰“早轴”;第三出为“中轴”;第四出称之为“压轴”;第五出则叫“大轴”。所以“压轴子”的都是好戏。
京剧前四大须生之一:言菊朋的生平简介 因嗜戏曲,诩为梨园友,乃自名菊朋。是时正值北京京剧兴盛之际,言菊朋好听京剧,常出入北方戏场、茶园,常至"春阳友会"票房彩唱,并与梨园界广有交往。然而,由于旧时代对演剧业的轻视,言菊朋亦以"请假唱戏,不成体统"的名义,被革退职位。因此,被誉为谭派须生而著名于大江南北。言菊朋一生悲剧,自有其深刻而广远的意义。
民国时期京剧三大家之一:马连良的生平简介 老生行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马派"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首,民国时期京剧三大家之一,扶风社的招牌人物。父马西园与著名京剧演员谭小培熟识,三叔马昆山在上海唱戏,受家庭的熏陶,使马连良从小热爱京剧艺术。足见他为京剧艺术事业精益求精、不骄不满的胸襟。次年,归国即参加鞍山三大工程建成典礼的庆祝演出。
京剧前四大须生之一:高庆奎的生平简介 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京剧高派老生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一。高庆奎原籍山西榆次,生于北京。1919年,高庆奎随梅兰芳赴日本演出,与梅兰芳主演了《御碑亭》等剧目。20世纪30年代,他与余叔岩、马连良被誉为须生"三大贤",名列"四大须生"之一。>创立高派>高庆奎的老生演唱初宗谭派。在剧中,高庆奎以一位戏迷的身份,一人饰演生、旦、净、丑各行当,各流派剧目。
京剧谭派艺术的创立者:谭鑫培的生平简介 谭鑫培,本名金福,字望重,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京剧谭派艺术的创立者,被尊为京剧界鼻祖,亦有伶界大王之赞。其父谭志道,主工老旦兼老生,谭鑫培为其独子。言、余在继承谭派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老生流派。谭富英发展创新了"新谭派",后被誉为"四大须生"之一。谭鑫培八个儿子中,前五位均从艺梨园。将谭嘉祥次子谭豫智过继为子,豫智娶妻绎氏,生有五子两女。
老生三鼎甲之一:张二奎的生平艺术经历 著名京剧老生演员,为早期京剧老生三杰之一,与程长庚、余三胜齐名,号称京剧三鼎甲,一时声名在程、余之上,惜舞台生命不长。>张二奎出生地历来说法不一。这种尚戏之风确实同张二奎有深厚渊源。这对于职业演员可算是难得的际遇,但对此时还是票友的张二奎,反倒招致了一场大的风波。那次在广和大戏楼演出时,观众出人意料地全场爆满,终场后,张二奎多次谢幕,痴迷的观众仍不肯散去。张二奎极为感动,几欲泪下。
余叔岩:京剧第三代“老生三杰”之一 余叔岩,男,京剧老生。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鑫培)派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唱技巧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余派”。>>他与马连良、高庆奎并称为京剧第三代的“老生三杰”。他全面继承了祖父余三胜,老师谭鑫培的丰厚传统,特别深入地钻研了集前辈技艺精华之大成的谭派艺术。余叔岩还有许多戏装和练功的照片,对于研究他的身段也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