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绹

诗人李商隐的佛缘

李商隐是晚唐量为杰出的诗人。一千多年来对李商隐人格、诗文毁誉参半的评述,是公允还是偏见,恐怕只有入佛之后的李商隐本人,才会豁然明白。从此,李商隐对佛法深信不疑,常追随大师住寺为“行者”。可见此时的李商隐对大、小、偏、圆的佛法理念,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知和正确的把握。所以,人们称此诗是李商隐对佛法最透彻认知的了义之作。李商隐佛缘深厚,发心纯正,入佛之后心精进修行,至死不移,临终萌生出尘之志。

晚唐传奇诗人:时代辜负了他,他并未辜负时代

我们知道此时离大唐的覆亡仅余半个世纪,但诗人不知道。他敏感地意识到什么,来不及多想,内心如同雷击,震颤不已。死亡,逼近了他。他唯一清醒地意识到,他将比任何他所念及的事物都先走一步。蜷在床上任凭思绪弥漫的诗人,强撑着起身,干咳数声,或许还呕出了血。他磨墨,铺纸,提笔。照例是一首无题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唐朝为什么会亡?原来国家的一切对于唐懿宗而言都不再重要

有了这种感觉后,国家的一切对于李漼而言便不再重要,由于失去制约,李漼的注意力逐渐转向嬉戏游乐,进而开始懈怠政事。据史料记载,李漼当时主要沉溺音乐和宴游,每个月要在宫内设宴十几次,席间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并通宵达旦地观看优伶演出而不知疲倦。

大中之治:大唐最后的治世 帝国最后一抹辉煌

大中二年宣宗一朝,原本甚嚣尘上的朋党之争终于渐次消歇,偃旗息鼓了,其原因除了两党的党魁相继离世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宣宗李忱拥有高超的驭臣之术。此次贬谪事前毫无征兆,令满朝文武都大惑不解。这条腰带是御用物品,天子在不久前把它赏赐给了左军中尉马元贽。天子立刻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和警觉。他当场质问马植,这条腰带是不是马元贽送的。马植已经意识到自己闯了大祸,不敢隐瞒,只好道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