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印

高僧因“放屁”惹怒文坛奇才?原来这才是真相

他有一个相知甚笃的方外之交“佛印禅师”,平时二人在佛学、文学上总不忘相互切磋,但每次老是让佛印禅师占尽上风。苏东坡毫不考虑地回答:“你看起来像一堆牛粪!”苏东坡手拈一拈胡子,黯然地同意苏小妹的看法。佛印禅师看过后,莞然一笑,顺手拈来一枝红笔,即在苏东坡的诗上写了两个斗大的字:“放屁”,再交给书童带回。

苏轼和他的高僧缘

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他的诗词文成就极高,达到宋代文学的巅峰,他的书法和绘画也有很高的造诣。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苏轼和他的佛教缘。苏轼宿世与佛有缘,他的母亲程氏怀孕时,梦到一位身材瘦弱,瞎了一只眼睛的僧人出现在自家门前。又戒禅师瞎了一只眼睛,大众才深悟苏轼前世即是戒和尚。贬官之后的苏轼,为了解决心灵的苦闷,他开始接触佛教,频繁与高僧往来求法。

苏东坡与禅师

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有一个方外知己佛印禅师。有一日两人在杭州同游,苏东坡看到一座峻峭的山峰,就问佛印禅师:"这是什么山?"后来两人走到了天竺寺,苏东坡看到寺内的观音菩萨手里拿着念珠,就问佛印说:"观音菩萨既然是佛,为什么还拿念珠,到底是什么意思?

从苏东坡的口头禅功夫说起

从苏东坡的口头禅功夫说起据说,著名诗人苏东坡十分喜欢参禅悟道,他与一个叫做佛印的禅师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苏东坡写了一首诗,想显示一下自己的禅修功夫和境界。苏东坡本以为自己的诗会受到佛印的赞赏,不料竟是这个结果,大发脾气,立即乘舟过江来与佛印理论。作为一个诗人,苏东坡的诗词豪放、空灵、凝重,其艺术境界很高,对中国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心中有佛,处处是佛

心中有佛,处处是佛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是实凡夫。拉比的妻子告诉他。高尚的人心中都是高尚的愿望,卑劣的人心中尽是肮脏的想法。苏东坡和佛印是老朋友,经常一起参禅悟道。但苏东坡终究不是佛门中人,对于佛法的领悟总赶不上佛印,屡屡被佛印比下去。生活的质量取决于人生的态度,心中有阳光,生活便处处都灿烂;心中有爱,便处处有温暖;心中有善,处处是善;心中有佛,处处是佛。

安然不动,泰然处之

安然不动,泰然处之旁白:话说学贯古今的苏东坡苏大居士一天正在修习禅定。佛印禅师(看诗):八风吹不动?(众笑)佛印禅师:好一个八风吹不动啊,怎么被我放了四个屁就吹过江来了?

我们太容易为了面子而动怒

我们太容易为了面子而动怒苏东坡在瓜州任职的时候,曾与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成为至交,他们经常在一起谈禅论道,生活得十分快活。佛印看了他写的诗后,笑着在上面写了“放屁”两个字,然后就叫书童带回去给苏东坡看。苏东坡看了批文以后恼怒不已,马上动身去找禅师理论。虚荣心容易使你敏感,令你变得计较,为了维护你自己的面子,哪怕是别人对你的一点点冒犯,一点点批评,也会令你大为光火,恼怒不已,从而...死了自己的快乐。

心境

心境有一天,苏东坡到佛印禅师处与佛印禅师聊天,两人均盘腿而坐。聊到高兴时,苏东坡问佛印禅师:“你看我现在像什么?”佛印禅师笑笑,没有说什么。苏东坡以为他胜利了,回家后沾沾自喜地和他妹妹苏小妹谈起了这件事。苏东坡听后顿时面红耳赤。

享受平常心

保持一颗平常心苏东坡在江北瓜州任职时,与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住持佛印禅师是至交,两个人经常谈禅论道。佛教有这样一种说法,“道即是平常心”,“持平常心处于世,永立于不败之地。顺其自然,即可得静,宁静而致远。”>平常心是最理想的处世态度,平常心的世界是无限的。

人间天上两婵娟

五百罗汉渡江,岸边波心千佛子;一位美女对月,人间天上两婵娟。>传说一年中秋佳节,苏东坡邀请和尚佛印来家饮酒赏月,苏小妹也在座相陪。东坡也在一边连声催促。佛印也在一旁沉思,无意间低头瞧见小妹的倒影清晰地映在池水中,顿开茅塞,随口对道:>一位美女映月,人间天上两婵娟。>苏东坡闻言,拍手称好:“妙,妙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