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頻婆娑羅王請佛緣

過去釋迦牟尼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說法時,一日,頻婆娑羅王因景仰佛陀的德行,帶領群臣前去精舍禮拜佛陀。頻婆娑羅王頂禮佛足後,長跪於佛前,至懇切地請求佛陀接受供養。「世尊,若不能接受十二個月的供養,那麼至少讓我供養您三個月吧。」頻婆娑羅王殷切地懇求,始終沒有放棄供養佛陀的難得因緣。頻婆娑羅王聽聞了佛所宣說的無上妙法,心生歡喜,又以珍貴的袈裟供養佛陀及諸比丘。

牟尼公主施燈功德

釋迦牟尼佛住世時,舍衛國人民因感念佛的恩德,不論尊卑貴賤、男女老少,皆持香油燈具至祇洹精舍供養佛陀。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及在場大眾:「當時的聖友比丘,即是上一劫出世,度化無量眾生的定光佛,而牟尼公主就是我的前身。因過去施燈供養,無數劫中於天上人間受福無量,並且具足莊嚴相好;今日能夠成就佛道,也是由於過去供燈所得的殊勝果報啊!」在場大眾聽聞開示後,有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

小沙彌伏梵志

在二萬名比丘中,有一名年紀最小,只有十三歲的沙彌,名叫端正。小沙彌吃下二萬多人份的食物,暗中用神通將食物送回精舍,因此仍未覺得飽足,於是又將這些外道放入口中,再度以神足通送至精舍。當時化身惡鬼的外道,見此沙彌竟有如此廣大的神力,心生佈畏,馬上回復人形,向小沙彌頂禮跪拜,除了懺悔自己的過失外,並懇求出家修行。

老比丘談笑為佛所呵

七位老比丘出家後,同住一間寮房,不但不用心思惟世間無常之理,反而經常在寮房閒聊出家前的種種俗事,逐漸忘記當初捨俗求法的決心。佛陀以甚深的智慧觀照,得知這七位老比丘的壽命將盡,但他們卻絲毫不知無常即將來臨,仍迷失於世俗往事、共相嬉笑之中。

勝鬘夫人讚佛功德

過去,佛陀於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當時的波斯匿王及末利夫人雖然親近佛陀未多久,卻對佛所開示的無上妙法,信受不疑。勝鬘夫人及其眷屬見到尊貴的佛陀,以至恭敬心頂禮佛陀。

月氏國王與祇夜多尊者

國王栴檀罽尼吒非常崇尚佛法,所以當他知道罽賓國內有位證得阿羅漢果位的衹夜多尊者,就一直想去請示佛法。國王來到尊者的住處,見到衹夜多尊者攝眾的威儀及德行,油然敬信,於是向前恭敬頂禮,並且靜候一旁。後來,尊者想要吐唾,國王見狀連忙遞上唾盂給尊者使用。

一杓飯汁成佛因

有一天,佛陀帶著弟子們到城中托缽,來到一梵志家門口。然而,婦人想出了一個辦法,將飯盛在碗裡,壓取出飯汁,並恭敬地舀了一杓飯汁,供養佛陀。聽聞佛陀開示的四諦道理,梵志因此漏盡煩惱,且對佛法深信不疑。

百頭魚

最後,五百位漁夫召集了五百位牧牛人,連同牲口們,拚著命、氣喘吁吁的,總算把大魚拉上岸。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原本善良的迦毗黎,變得愈來愈傲慢,愈來愈口不擇言,用他能想到的一切動物來罵人,如:豬頭、狗臉、驢頭、馬臉、猴臉……「如此深重惡業,使迦毗黎招感墮為水族的惡果,身上長滿了百餘顆畜生頭,猶如無數毒瘤。」佛陀的音聲中,流露著無限的悲愍,教化了一旁聽法的大眾。

誰沒有善根?

老人到了精舍,才知道佛陀早已出門行化,他心想:「雖然世尊不在,但聽說佛弟子中,舍利弗尊者的智慧第一,我何不求他讓我出家呢?」當他見到尊者,滿心歡喜地表明來意時,舍利弗也在默默觀察此人的善根是否具足?尊者發現,這個人於此生乃至過去百千世中,都沒有善根;再仔細推尋,這一劫乃至過去百千劫,竟然還是沒有任何的善根福德……

釋尊三事笑緣

阿難不解的問道:「像帝釋天一樣尊貴的飛行皇帝,他所修的福德如此多廣,為何仍不能免於業報呢?」一旁的魚此時張著空洞的雙眼,似有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