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宗 因依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等三论立宗,故名。他著作宏富,陈义精微,评判由晋以来各家学说,亦采取南北各派长处,大凡当时流行的经典,多为注疏,在此基础上,正式建立了三论宗。关于此宗的专著如《大乘玄论》、《法华玄论》、《净名玄论》、《二谛章》、《三论玄义》等皆是此宗的要典。因此立有二藏三轮以判一代佛教。
嗔恚之报 (一)须菩提少年时代与众不同,性情多变,集聪明智慧、乐善好施、嗔恨炽盛于一身。山神劝他不要再折磨自己,建议他皈依佛,让佛除掉他的嗔毒。佛陀为他开示嗔恚的过患,并教他忍辱。这天,须菩提成为比丘中的一员,并很快成就了圣果。国王生起嗔恨心,随即命终了。因为这一念的嗔恨,阿耆达王堕为蟒身。
经像放光 于是,大师用如意杖指了指堂中一尊佛像,只见堂中所有的佛像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二)刘宋元嘉年间,江陵张僧定的妹妹从小奉佛,矢志出家,供奉一尊金色的小佛像。父母暗中将她许配人家,迎娶之日,她“悲呼不就”,烧香伏地请死,小佛像顿放光明,照耀一村。父兄惊异,只好随顺她的志向,取消婚礼。
印祖开示—为什么要今生求生淨土 《(三)复愚僧居士书》印光法师慈悲心切,再三嘱咐,深恐我们走错路,受大苦。我们应当反复念诵,牢记在心。一心念佛、学佛,求生西方,成佛度众生,报父母恩,报师长恩,报祖国恩,报众生恩。
佛教常识百问 前者如外教的传教者,为了自抬身价,不惜颠倒黑白,对佛教加上落伍,迷信,消极,逃世等帽子,以表示自己宗教的进步与科学。在这里选择了一百个人们常问的佛教常识问题,希望能通过对这一百个问题的回答中使大家初步了解佛教的一些常识性的问题。
佛教经文金刚经 然西域实有金刚宝。谓取此宝以喻般若能断烦恼。今题云金刚般若波罗蜜。特显佛一片金刚心耳。今出世教化众生。今教菩萨以金刚心为本修因。故举世不能知佛。且佛原不是世间人。宜其诸天魔王皆欲害。即弟子中上首如迦叶等。弟子犹且怀疑而不信。今日幸喜空生有些见处。故世尊因其疑而决破之。乃披露自己一片金刚真心。以断弟子学佛者之疑。但看经中一一皆是空生之疑。即如弟子闻佛说色身法身。不知那个是真佛。佛随空生所疑处。
净土法门大意 故为说修净土宗者应注意的几项。常人谓净土宗惟是送死法门。岂知净土宗以大菩提心为主。常应抱积极之大悲心,发救济众生之宏愿。修净土宗者,应常常发代众生受苦心。修净土法门者,固应诵《阿弥陀经》,常念佛名。故修净土法门者,常读诵此《普贤行愿品》,最为适宜也。否则他人将谓净土法门是小乘、消极的、厌世的、送死的。关于净土宗修持法,于诸书皆详载,无俟赘陈。故惟述应注意者数事,以备诸君参考。
净业修持仪轨 初学佛者,功课繁简,可依闲忙酌定,并无一定之规,兹拟通行早晚功课仪式,列举简易之一例,以作行人参考。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2.专修仪规大抵修净业人,行住坐卧,起居饮食,俱宜西向。3.克期取证末法众生,修诸功德,信愿不坚,废驰恒易,尤应克期,方发胜心,以成就净业。对克期念佛,净宗诸经说法不一。"志欲往生的现代净业行人,应在克期念佛上用功。闭关念佛可随自意制订章程,亦可仿照净宗祖师大德的懿范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