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向的故事 有一个农夫,礼请无相禅师到家里来为他的亡妻诵经超度,佛事完毕以后,农夫问道:“禅师!你认为我的太太能从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利益呢?”无相禅师照实的说道:“当然!佛法如慈航普渡,如日光遍照,不止是你的太太可以得到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无不得益。”无相禅师以严厉的口吻说道:“既曰一切,何有除外?”
佛教故事:狼狗与笨狗 灵宝市是有名的黄金产地,当地的千万富翁有许多。这些品种不一的名狗被他们统一称呼为狼狗,而千百年来在黄河流域看家护院的狗被鄙夷为本地笨狗,大部分上了人们的餐桌。就在这时,灵宝、陕西交界的小秦岭产金区,出现了一个...的团伙,那些养着狼狗的黄金小户,一般都被洗劫,而那些被公认的凶残暴烈的狼狗则毫发无损。最后,窃贼被公安干警逮住了。主犯竟是一个不到一米六的精瘦小男人。在他的交代中,有一个情节令我震惊。
佛教故事:将军与禅师 从前,有一个将军。一次,他带兵去边疆御敌,途中经过开封城,离战期还早,他决定先在此暂歇,养兵气,他日方可战而不败。将军大喜,大步跨入此寺。顿见大雄宝殿前,善男信女焚香跪拜,香火旺盛。于是将军也入殿,以三柱高香礼佛。恍偬间,一小僧早立身旁,礼请道:“施主,本寺方丈有请。”
佛教故事:月亮在看你 某人,家贫,生活很苦。常在夜晚到人家菜园里面偷一点蔬菜充饥。当他拔了三五条萝卜的时候,他的孩子忽然在背后大声呼喊道:“哟唷!爸爸!有人在看你!”他放下了手里的萝卜,后悔的心情,使他难过又使他欢喜。原来一念的反省,就可以进入正道之门。
出家的制度是佛教创始的吗? 佛家以慈悲为本,所谓“慈”即爱护众生,有给众生以安乐的心;而怜悯众生,有拔除众生痛苦之心,则为“悲”。其实佛也并不是那么神秘,丹霞禅师有一次路经洛阳的惠林寺,那时正是严冬时节,天寒地冬。于是他就将惠林寺里的木头佛像扛了下来,烧火取暖。丹霞禅师泰然自若地答道:“噢,我是想把佛像烧出舍利子来呀!”
施舍的福德 在舍卫国里有个名叫拘留的老人,他非常富有,却一点也不开心,因为他一直没有孩子。拘留夫妇听了大受感动,虽然内心舍不得,但因为知道须菩提是天王转世而来的,不是一般常人,所以也只好答应了。佛陀的弟子阿难,对须菩提得道快速惊讶不已,恭敬的问佛陀:“世尊,请问须菩提前世有什么功德呢?今生可以如此快速成就阿罗汉道?”这时,阿难叹口气说:“一次施舍就能有如此的福德,更何况多次施舍呢?”
有缘佛出世 无缘佛入灭 顺宗皇帝有一次问如满禅师道:“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如满禅师进一步解释道:“佛体本无为,迷情妄分别,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非常亦非断,非生亦非灭,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了见无心处,自然无法说。”“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灭不是生灭的灭,灭是涅槃境界。
佛教在辛亥革命中的角色与地位 思想家章太炎作家、诗人苏曼殊僧人黄宗仰僧人释太虚在伦敦街头辛亥革命时,一些革命党人从佛教中吸取教义,作为反清的思想武器;有些佛教人士,也积极参与革命。辛亥革命与佛教,确实有密切的关系。在参与辛亥革命的僧人中,释太虚是一极特殊的案例,太虚被称为“革命和尚”,他除了参与政治性的革命活动,也将革命精神贯注到佛教改革事业上。政治革命与佛教革命在太虚,并不是背道而驰的两件事。
道宣律师——持戒精严 圣境遇文殊 道宣律师从小就勤诵经书,长大以后,正式拜师求学,只要是有学问有道德的大师学者,无论多远,他都一定前往参访求授!总之,道宣律师的德行超于三界之外,道业为众人所共同尊重,因此感动了诸天神祇,自动的护持在他的左右。干封二年冬天,道宣律师在长安西明寺示寂。
五戒是人格的升华 佛教经常提倡“愿”、“力”并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依愿成佛,我们现在信佛、学佛是不能离开“愿”的,有“愿”也还必须要配合身体力行。要以实际行动来表现我们的希望,才能成就成佛的愿望。修行的目的是要达到佛陀的境界。因此,“行”是很重要的。一般人对持戒总会有些顾虑或忌讳,认为要皈依佛教实在是一件难事。甚至有人认为受戒不是自找麻烦吗?其实,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戒”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