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印祖故事:丛报发表大师论,居士寻找常惭僧

印祖对丛报十分赞叹:“壬子仲冬,得睹佛学丛报。始知宏法大士,多现儒门。欢喜感叹,非言可喻。”这就是印光大师第一次公开发表的四篇论文。分别署名常惭和普陀僧。大师四论的发表,等于被龙天推出了。四论刚刚发表,狄楚青居士又向大师约稿。这几篇因为丛报停刊而没有发表,其中包括《净土决疑论》这篇重要的论著。大师四论发表的意义如何?

印祖故事:不得已讲经一座,为生死闭关六年

印光大师这次讲经就选择《便蒙钞》来讲。大师讲完《便蒙钞》后,就在宝珠殿一侧的关房闭关专修念佛。大师修净土宗,闭的是净土关。期限也不一定,有几个月的,也有数年的。闭关期间,以不出关房为原则。因此,关房外须有人护持饮食、医护等事,称为护关。大师闭关的期限定为三年,护关侍者是融明法师。印光大师这次闭关如何修行没有留下记载,不敢妄测。于是,大师从1900年到1903年又继续闭关三年。

印祖故事:鹤年访道普陀山,藏经楼中遇高僧

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阴历二月初一,高鹤年居士第二次来到普陀山参访。从事赈灾救灾,鞠躬尽瘁。又常在终南山住茅篷静修,象一位戴发的高僧。并认为大师是有道高僧。我们还可以从大师本年给西安大兴善寺体安和尚的一封书信略窥一代祖师的高僧风范。开示净土法门契理契机,彻上彻下,为诸法之归宿。接着大师畅谈自从庐山创兴莲社以来历代祖师高人弘传净土的历史,为“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做一注脚。

印祖故事:赈灾函促高鹤年,慈悲分会设普陀

水灾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行动,组织赈灾。高鹤年居士立即出山,当天到达西安卧龙寺。然后南下赴上海,十月十九到达上海与狄楚青、王一亭、应季中等商议成立佛教慈悲义赈会。大师与了清方丈,招集锡麟堂了余上人,长生庵老当家,佛顶文质和尚,及诸山长老,说明北方赈灾救济事,当即成立佛教慈悲会普陀山分会,号召僧众随缘乐助。高居士再四不收,说纵然有款,理应送交分会。告别时,大师嘱咐赈事完毕后,再来普陀山休养。

印祖故事:协助请藏再入都,琉璃厂里获奇书

印光大师出关后则仍住法雨寺藏经楼。这次借着藏经起程前的几天空闲时间,大师又到琉璃厂去看看。明代为营建宫殿,扩大了琉璃厂的规模,为工部五大厂之一。清代初期,琉璃厂迁移至京西琉璃渠,此处仍沿用琉璃厂之名。所说之事,均是妄造。有谈及法藏破处者,必有大祸。历数小时,始达本寺。

印祖故事:蔚如拜师法雨寺,印老指示皈谛公

徐居士一边说,一边跪在印老面前恳求。印老扶起徐居士说,“光,何德何能作你的皈依师父。这样吧,谛公大法师为佛门津梁,大弘台教,我们是老朋友,居士也正要去迎请他讲经,我看居士还是陪老夫人一起皈依谛公吧。”徐居士又介绍了和一些师兄共同成立北京刻经处的情况,以后将以经办刻经处事务为主。

印祖故事:南京拜访仁山老,善导宗风得继承

杨仁山居士长印光大师24岁,杨居士于中华民国建立前夕往生,弘法活动在清末。但两为大师有过直接交往,这就是印光大师1905年亲自到金陵(南京)拜访了杨仁山居士并参观金陵刻经处。光绪三十一年,印光大师为了雍正皇帝御制《拣魔辨异录》能够入藏流通等事,专程到南京杨公馆拜访杨仁山居士。印光大师这次拜访杨仁山居士和访问金陵刻经处,请到很多国内失传的净土法宝,回去以后仔细阅读,详细校勘。

印祖故事:鹤年又访普陀山,印祖教授神游法

民国二年癸丑,八月初二日,高鹤年居士从上海坐轮船赴普陀山参访。因受风邪感冒了,在白华庵休息了几日,八月十四方出行参访,这天天气微风细雨,一路茂林交接,令人赏心悦目。法雨寺俗称后寺。从大师的开示来看,他教给高居士的实际上是观想念佛法。高居士这次在普陀山见到大师不少留存的稿子,看了以后,感到契理契机,引人入胜。

印祖故事:鹤年陪师刻经书,二到扬州藏经院

去年夏天交付扬州藏经院的经书需要校对,同时又有一些新的经书需要刻印,大师为此再度前往扬州藏经院。二人住四天,共费伙食费二元。1888年乡试未中,赴黑龙江入幕府。对于印光大师提倡的印经和慈善事业多所资助。大师这次在扬州,除校对上年刻的《安士全书》等三本书外,又得天津陈锡周夫妇出资刻印《释教三字经重治原本》1000册。高居士扫墓后,再回到扬州,送大师返回上海。九月初四,两人到达上海。

印祖故事:法师病重弟子疑,问疾劝念观世音

印光大师从谛公一些弟子辈得到这个消息后,十分关切,致信殷勤问候,并建议谛公至心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以求早日康复。接着说先后从四位法师询问谛公的病情,足以说明莲友情深。印光大师受具足戒期间,曾经念佛使自己的眼疾痊愈,因此深信称念佛、菩萨圣号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印光大师所期望于谛公的,谛公已自觉地身体力行,不久就彻底痊愈,继续讲经,的确足以祛浅信者疑惑,为法门之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