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一只大虫—出家盗用僧物,比丘头虫身报

一只大虫——出家盗用僧物,比丘头虫身报>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有一次,舍卫城外的粪池里出现一只奇形怪状的大虫,它的头是比丘头,身体却是一条大虫,身上还长满了细细长长的小虫,不停地在它身上蠕动,吸食它的血,吃它的肉,再加上一直浸泡在臭气熏天的粪池中,这只大虫痛苦得不断哀号。

佛陀故事会:护国王子听佛陀法音 当下发愿出家

听到佛陀的法音,护国王子心开意解,当下证得须陀洹果,进而生起出家修行的愿心。从那时起,就拒绝进食,思惟佛陀的教诲,一天、两天,一直到第六天,护国王子欲出家修行的道心坚固,依然不肯进食。须提王听了大臣们的建议后,终于答应了护国王子出家的请求。护国王子即刻前去求见佛陀,以至诚恭敬之心顶礼佛陀,恳求出家。

佛陀故事会:五百商人因供养佛因缘 获享人间福报

当时,佛陀观察到在遥远的地方有众人遭逢困境,立即与天帝释提桓因前往救护,普降甘霖。五百商人因这一场大雨得脱困境,欢喜非常,于是至诚邀请佛陀及诸比丘接受供养。在场比丘向佛陀请示:“不知这五百位商人过去因何因缘,以致今日准备种种佳肴供养佛陀,并在听闻佛法后,证得种种果位?”

历代高僧:耆婆 从弃婴到一代佛教医王的离奇人生

耆婆之所以能够称为名医,无疑是一辈子得力于世尊,所以他对佛教的真理十分恭敬。事实上,耆婆是一个青楼女子的次子。总之,婆罗跋提跟瓶沙王的儿子无畏,共宿一夜,不久生下这个男孩。耆婆向师父保证,自己将会成为举世间名的医生。

阿难与迦叶:佛临入灭 授记未来

复授记迦叶尊者:“我涅槃后,迦叶乃为教法传人。”佛复告迦叶尊者:“你把未入圣位的凡夫僧众带到外面出游,以免我趣入涅槃时出现僧众不合。”

亮起一盏心灯

亮起一盏心灯[摘编]人的一生,不是得,就是失;形容人间事,得失而已!即使无法马上做到圆满,也可以从一个小小的善念开始;亮起一盏心灯,光明、积极、乐观的思想,其实就是在培养自己的感恩心;也唯有在自己的佛性、觉性上去启发,这才是最究竟的人生,然后用佛陀的教义在日常生活中对照、检点自己的思想、言、行,这样来修习佛法,现生才有望到达极乐的彼岸,诚望大家共勉,阿弥陀佛!

意念邪淫恶报的事例(多多转发,消除业障)

案例一:范xx是北京人,很有才华,但仕途并不顺利,自从学佛后,知道了邪淫的害处,他自己忏悔说:“本来自己并无邪淫的行为,工作中,有异性同事向自己表示过爱意,当时自己未同意,过后也没有行动。但常在睡觉时,在脑海当中想象与那个异性发生性关系的情节,自我认为只是想想,自己绝对不做,没有什么。结果在前几年工作变动中自己莫名其妙地被降级,近来工作也是不顺,面临解聘的危机。为此,范xx幡然悔悟,认为这一切都是

多情乃佛心

多情乃佛心从前,一个老太婆供养一个住茅棚的出家人,这个出家人每天都参禅打坐,老太婆呢,每天都派一个女孩子给他送饭,这样过了二十年。一说到“不动”,我们就会理解偏差,认为学佛人的心就像石头一样坚硬、生冷。如果佛教只提倡“不动心”、“离欲”,则一般人无法进入佛门。当然,佛法的“慈悲”,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爱心”。爱及一切有情的心。因此,佛心是一颗完全放开的心,也是一颗最“多情”的心。

净土法门:锅漏匠的故事

谛闲法师家庭环境比较好一点,所以念过书。长大之后,生活非常困苦,学一个‘锅漏匠’的手艺。找到谛闲法师,在庙里住了几天,就跟老法师说:‘我要出家。’法师说:‘为什么?’‘生活太苦了,我一定要出家。’老和尚说:‘你不要开玩笑啦,住几天还是去做生意吧!’为什么不让他出家呢?这些护法一瞧,也不晓得怎么办,就派人到观宗寺报告谛闲法师。

... 普陀山传奇异闻录:不肯去观音与慧谔开山

不肯去观音与慧谔开山话说五代后梁明贞二年的时候,因中国佛教在唐时传去日本,当时有很多为了求法留学的日本出家人,都到中国来访道寻师,其中有慧谔和尚,远渡重洋,航海来到我们中华大国,一方面寻师访道,一方面参礼各处的佛教圣地。慧谔和尚既然获得这尊无上至宝的圣像,当然不敢在五台山逗留下去,马上束装就道,买舟东渡,预备回归本国去了。他就成了普陀山第一代的开山祖师了。这就是我国普陀山开山之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