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佛号重生 因佛号重生常言‘母子通心’,三月二十四日这要命的一日,整个上午心悸忐忑,一股莫名的躁郁,压著心头,挥之不去。开刀房外惊悚十二小时,佛号不断;中兴念佛会莲友,轮流驻颂,梵音响彻整个医院三楼。上照下因师父嘱共修会三天的危险期中,虔诵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力持菩萨圣号及大悲咒。天天居士帮忙放生,衍辉的病情也一天一天地进步;第十三天终于脱离险境。
慈悲喜舍 慈悲喜舍佛教中有两位众所皆知的大菩萨,一位是大慈大悲广大灵感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另一位是大喜大舍广行普济的大势至菩萨。就表法而言,观世音代表佛教的「慈悲」,大势至则代表佛教的「喜舍」。故今亦可说现正是「慈悲」与「喜舍」两大文化交流的时代。凡此种惠济之慈光所照之处,即行喜舍布施者大势所到之处,故名为「大势至」。
有多少担当就有多少力量 有多少担当就有多少力量韩国的镜虚禅师带着出家不久的弟子满空出外行脚布教,弟子一路上竟满腹牢骚,嘀咕不停,嫌背的行李太重,不断地要求师父找个地方休息。身材高大的镜虚禅师不顾一切地向前飞奔,走在后面背着行李的徒弟也快速地跟随师父往前奔逃。因此,我们在人世间,最重要的是训练自己要有承担力、责任感,你有多少担当就有多少力量,相对的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大佛的避雷针 大佛的避雷针这是一个来自宝岛台湾省的故事。看着眼前大佛像头顶的避雷针,大概也像观世音菩萨手里的念珠一样,是在启示人们:“求人不如求己呀!”人因为蒙蔽了自己的佛心,很多人就把佛像当成避雷针;人如果开启了自己的佛心,就不需要避雷针,也不需要佛像了。佛像需要避雷针,是由于佛像太巨大了。因此,佛像把避雷针装在头上,人应该把避雷针装在心中,时刻避免被利益与权力的引诱击中。
佛教改邪盛 佛教改邪盛佛陀在莲花座上,未开金口,先放光明,照澈长身婆罗门及青年大众心中的愚痴...,消除了他们的业障。平时自大的长身婆罗门,此刻已生起了一种谦冲而感觉自己渺小的心,不觉一齐都合起掌来,个个目光炯炯的瞻仰着佛陀的圣容。
祇树给孤独园 祇树给孤独园据《毗奈耶杂事》卷十七等载,佛世王舍城有一大富长者须达,好济施孤寡鳏独,人称给孤独长者。他想为佛觅得一处安居说法的园林,看中了方广五里的祇陀林。此林的主人波斯匿王太子祇陀,戏言若布金满地,厚敷五寸,即卖与长者。太子深为感动,请长者留少许空地,为佛建立精舍,献出园中全部林木。佛接受了两人的布施,给此园命名为“逝多林给孤独园”,一般多作“祇树给孤独园”,略称“祇园”。
自悟自性 自悟自性文喜禅师,朝拜五台山,到达前,晚宿一茅屋,内住一老翁,文喜就问老翁道:“此间道场内容如何?”文喜第二天起来,茅屋不见了,而见文殊骑狮子住在空中,自悔有眼不识菩萨,空自错过。吾人因不明白自己本性,终日心外求法,故患得患失,若能自悟自性,“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两者有差异,实则无差异,何必自悔自恼呢?
人生有苦乐 人生有苦乐昙照禅师每日与信徒开示,都离不开:“快乐呀!快乐呀!人生好快乐呀!”住持到了他床边,昙照禅师轻轻地问道:“住持大和尚,你刚才说我以前讲快乐呀,快乐呀!现在都是说痛苦呀,痛苦呀!请你告诉我,究竟是讲快乐对呢?还是讲痛苦对呢?”人生有苦乐的两面,太苦了,当然要提起内心的快乐;太乐了,也应该明白人生苦的真相。热烘烘的快乐,会乐极生悲;冷冰冰的痛苦,会苦的无味;人生最好过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
信仰的奇迹 信仰的奇迹骄阳把沥青路晒得软绵绵的炎夏,一天下午五点多钟,一位六十开外的老夫人,利用太阳西下的凉快时间,正忙著在住家後面的一块小菜园里除草洒水,眼看园中的空心菜,莴苣等欣欣向荣,长的蛮快。忽然老夫人想起,何不求求早晚礼拜念诵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帮忙呢?真有些不敢相信,得来全不费工夫,确是信仰的奇迹!
凡圣两忘,情尽体露 凡圣两忘,情尽体露南塔光涌禅师初参仰山禅师时,仰山问他:“你来做什么?”光涌大为惊叹,说道:“凡圣两忘,情尽体露,二十年之中,再也无人优胜于你,你好好保重。”事后仰山禅师一见到人就赞歎说:“光涌为肉身佛也。”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假如有所像,就有所不像。能够凡圣两忘,体用一如,那就是见到无相的真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