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孩子出生后,白隐负责照顾他。女孩的父母知道真相后,痛斥自己女儿不该做这样毁他人名声的事情,然后立刻就去找白隐,并把事实的真相告诉他,向他表示深深的歉意,请求他的宽恕,然后要求把孩子带回去。这就是老禅师的肚量,他给犯过错的弟子提供了冷静反省的空间,从而使其幡然醒悟,自戒自律。
茅鹿拒淫功名寿考 茅鹿拒淫功名寿考茅鹿门少年时游学于余姚,并寄住在钱应扬家。钱氏有一美貌婢女很倾慕于茅的俊俏外表。茅鹿门后来于明嘉靖年中戊戌科进士,官至副使,享寿九十高龄。文章由佛教网小编@平觉心,栏目属:佛教故事>佛教因果故事>邪淫故事>----弘法佛法文库恭请十方师兄随喜转载,弘扬善知识,功德无量!
佛不度人人自度 佛不度人人自度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有道是“佛度有缘人”,我佛慈悲,倒驾慈航,为一切有情众生平等指示其本具的佛性,根据众生不同的根性而大开方便之门,因机说法,循循善诱。所以说,所谓“佛度”,其实是众生按照佛法的指示自救、自悟、自度而已。禅师不肯借伞,这是禅师的大慈悲——人要被度不能指望别人,而应该靠自己。只要心中有佛,人人都是佛,处处都有佛,所以人人皆可自度。
参透生死之道 参透生死之道人终归都要走向死亡,人死如同灯灭,灯灭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不要总是执著于死后如何升天,那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最好是趁生命还在之时,多为他人也是多为自己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吧。大鹏鸟虽然一展翅就能飞越几百里,但它却无法飞越生死;而一个人却可以借助思考和反省,参透生死之道,并获得解脱。恬淡平和、视死如归的心态让老禅师早早卸下了生命和心灵的重负,一直生活在别样的期待和无所畏惧的轻松愉快之中。
林茂先拒淫奔父子显贵 林茂先拒淫奔父子显贵信州的林茂先才学过人,已被其乡举荐为孝廉。他虽极家贫,但仍闭门努力读书。有一邻家妇人因为讨厌丈夫没有学识,并仰慕茂先的才名,在晚上私往茂先家中。该妇人因此知惭悔过,唯唯而退。茂先次年登第高中,其子亦中进士,因此家声大振。
准提咒的感应事迹 准提咒的感应事迹回到郑州后,感觉到佛菩萨的慈悲,有空就去浏览佛教论坛,看感应故事,有一天看到了准提论坛,上面的感应故事比较多,于是便留心准提法,感觉比较适合自己,我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人,不可能万缘放下,我做不到,很苦恼,接触到准提法门,才知道什么是出世和入世的圆融。
无淫念得举人 无淫念得举人揽村有一姓柳的庠生,因往探亲时遇雨而投宿于一荒园内。柳公虽然见到她,但整夜均没起不轨之念,只是拱手立于亭边,至天亮便即离去。原来该妇是另一庠生王某之妻。她有感于柳公的品德,便将事情告知丈夫,但其夫却因此起了疑心,并将妻子休了。后来将举荐的考卷呈堂,而柳公的卷又在其中。考官因此心想这人必有阴德,即便一并呈上;于是柳公便中了第七十一名举人。王某恰巧与柳公同房。
节妇剪发拒嫁子得贵 节妇剪发拒嫁子得贵常州一妇范氏,年少便已守寡。有一举人丧妻后,见该妇貌美,想娶得她,便请媒人前往探问。范氏尽力拒绝,但彼仍苦苦相迫;没有办法之下只得终日哭泣。范氏怒火中烧,便立即将头发剪下,对天发誓说:“举人是富有人家,又是有功名的人,何愁没人嫁他?若你们再恃势强迫,我便唯有一死而已!”范氏的儿子后来得到贵显,共享晚福。
我学地藏经的感应 通过读诵地藏经,认识到了作为一个不闻佛法的凡夫俗子的愚钝,和茫然。让我坚信只有学佛才能有出路。总之,我现在已经开始吃素了,不是全素,肉边菜也吃点,但家里人不太吃素,希望以后能渐渐吃到全素。现在的心情比以前好了很多。希望能减轻我在六道轮回里的罪孽。谢谢各位的阅读。
追寻内心之美 追寻内心之美人都喜欢听到别人的赞美,但是太喜欢他人赞美,连美也会变得庸俗。应该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珍贵。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难以保持的。自古以来,对于什么是美一直争论不休,而禅者主张美在内心。“充内形外之谓美。”人的美丽可爱,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容貌,首先决定于他的精神面貌。那就是,点亮一盏心灵之灯。世间万物没有比人的心灵更美、更好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