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

因果报应与浦东说书

说唱因果是浦东说书始终贯穿的主题思想。作为以佛教“因果报应”教义为主导思想的浦东说书,它和其它传统曲艺曲目一样很大程度都体现了三教合流的思想。但是非佛经故事,说书艺人将三世因果报应都反映在明清时期的传统长篇浦东说书书目中。浦东说书题材众多,具有影响力的曲目有目共睹。

对经书亵渎不敬 会迅速折耗福报

所以对经书亵渎不敬,就会迅速消耗福报,后果极为严重。应对正法的句义与经书发起恭敬,如同对待法宝一般。所以佛经中的字字句句,都饱含了世尊无量劫来求法苦行所付出的心血,因此我们如果对经书轻慢、不恭敬,就会造下深重罪业。如今的经书正是佛陀化现的文字相,是如来的法身舍利,极为尊贵,所以若以经书作抵押、买卖,或者将它放在不干净、不安稳的地方,或者跨越等,决定不合情理,而且会造下轻慢法宝的弥天重罪。

佛陀为什么不广宣说科学的内容

佛陀为什么不广宣说科学的内容现在有些人认为如果佛经与现代科学不矛盾,那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为什么不广为宣说现在科学里面的许多道理和内容,因为现在科学的内容没有在佛经里广为记载的缘故,所以佛教的教理是落后不合理的。再者佛陀虽然没有详细具体地阐述科学里面的那些内容,但却不能由此认为佛教就不是真理,因为社会科学也没有详述自然科学里的内容,难道社会科学就已经成为非科学了吗?

信仰佛陀 跟随佛陀

信仰佛陀跟随佛陀――学诚大和尚在佛诞日传授三皈五戒上的开示各位在家善男信女,这次传授五戒还是龙泉寺开放以来的第一次,三皈以前传授过几回,这次是人数最多的一次,又恰逢释迦牟尼佛的圣诞日——四月初八,这个意义非常的深远,功德也非常的殊胜。我们要一心一意信仰佛陀、跟随佛陀,一生一世、生生世世,照着佛陀的教法去实践,根据佛陀告诉我们的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去取舍,“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玄奘法师如何对待生死?

唐太宗...曾经说:“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玄奘便圆寂于斯。玄奘居然应验了。西域路上,玄奘九死一生。这是641年春天的情况,玄奘41岁。645年,唐太宗下诏,表示欢迎其还,并愿见玄奘。玄奘显然有预感,遂吩咐门徒,他的生涯将尽,死了用苇席裹尸,置于深山老林的僻静之处就行了,因为他的身体不洁,怕染天物。为什么非要把玄奘安置在长安不可?是因为玄奘的思想影响天下吗?皇帝是如何考虑的?玄奘又是怎么一种感受?

老人寓所随缘开示(十一)

老人寓所随缘开示①所以,净土宗到后面就是禅。结法界定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叫身密。现在人不好,在讲话,手也动,捻这个数珠,一粒一粒在拨,在动,身不密。连续不断地念,听得清爽,深入禅定,这是身口意三密加持。哈哈,你哪里请来的(佛像)?所以你没有知,你不是真知,你是一点理,不是真知。但是,大善根,大根器人,他是一点就

佛经故事选集·佛本生故事 序言

有鉴于此,中华印经协会特别收集、整理,编辑这《佛经故事选集》的系列书,俾以将佛陀的教法藉由图画故事,深入浅出地传达出去,甚至化为教育的力量,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因此认识佛教。《佛经故事选集》系列所收集的故事内容丰富,其中有〈佛陀本生故事〉,专门讲述世尊成佛前的本生因缘、〈菩萨与罗汉的故事〉则是描写菩萨以及阿罗汉弟子们修行的过程。

入佛因缘(2)

不料敌机跟踪而至,在城内投了不少炸弹。因此,在恭敬礼拜后,就展纸挥毫,竟七日之力,写好了一篇文字,题为《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这个意外的喜讯,正和公事的顺利成为“双喜临门”。不到一个月,又有一个职员暴卒于巴东。同时接获报告,那犯误...罪的职员已经判拘役六月,罚款了事,后来闹到高等法院,还是维持原判。那暴卒的职员,也由家属承认,并无意外枝节。

礼敬佛陀——入门须知

李炳南居士编着入寺须知佛教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①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具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摘自法苑珠林卷十五礼佛的好处礼佛,就是向佛礼拜,是忏悔吾人所造之业,以为灭障消灾增加福慧的殊胜法门。但出家众如是个人敬香礼佛,则可同用此法。以上为一般之礼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