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门而入 推门而入>佛经记载,阿难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又是佛陀的同父异母弟弟,常随佛陀左右,号称多闻第一。但佛陀在世时,他还没有真正悟道。所以,当佛陀入寂后大迦叶召集第一次佛典结集时,曾拒绝阿难参加。他对阿难说,来参加结集的比丘,都是悟了道的罗汉,你要想参加,除非你能从大门的锁孔中进到洞窑里来。于是他迎着早上初升的太阳,大步走到结集圣会的洞窑门前,伸出双手,推门而入。
请问佛陀,如何获得大富的尊贵之身? 妙慧童女,有一次当佛陀升座说法时,她不慌不忙,从从容容地先走到佛前,顶礼三拜,右绕三匝,然后就长跪合掌,对佛陀说道:"伟大无比的佛陀!佛陀开示四十...佛陀听后,很嘉许妙慧童女的问题。年少的妙慧童女,得到大智文殊菩萨向他顶礼,这可见她的来历不凡。
佛陀向妙慧童女开示40种妙法 尤其是比丘尼的女众僧团,对于妙慧童女,更是心爱万分。佛陀开示四十...佛陀听后,很嘉许妙慧童女的问题。佛陀对妙慧童女的每一个问题,都提示了四个...。种种神异令众叹服佛陀对妙慧童女的十大问题,提出了四十种修行的...以后,妙慧童女欢喜踊跃,发愿奉行,并且说:四十行中,若有一行不修,则违佛教,那就是欺诳如来了。
戒是无上菩提本——纪念弘一大师诞生130周年 本文即试图通过对弘一大师与律宗关系的梳理,戒律对大师生活习惯影响的探究,以解开对弘一大师认识偏颇的产生原因。故弘一大师引《南山行事钞》说:“然戒是生死舟航,出家宗要。”他给潘天寿的条幅明确写道:“戒是无上菩提本,佛为一切智慧灯。”这使弘一大师领悟到戒律乃佛教徒思想品德之框架,应以戒律为参照,建立起庄严的精神座标。比丘戒有250条,比丘尼戒有311条、348条及500条等说。
星云法师《十大弟子传》:优波离-持戒第一 出身首陀罗族优波离尊者能被列入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在阶级森严的印度社会,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优波离长大以后,父母想让他学一项手艺,以备将来生活餬口。天下父母心,为了优波离的职业问题,父母真伤透脑筋!从这里我们不难想象优波离的个性与为人!第二天,母亲带著优波离,先去拜见佛陀,然后就叫优波离为佛陀剃发。为了出家必须要剃发,他们不得不瞒著人把优波离带去。
为佛陀剃发,优婆离进入四禅境界 现在一听到佛陀嫌他腰太弯了,赶快集中精神,挺直起来,因此进入初禅的境界。因此,优波离急忙调整呼吸,使它声音不致太大,过于粗鲁,均匀平和,因此而进入三禅的功夫。佛陀赶快对身旁的弟子说:“哎呀!优波离现在一念不生,已经进入四禅的境界,你们赶快将他手中的剃头刀拿下,扶助他,不要让他倒下。”众人于是将手持剃头刀,进入禅定中的优波离扶下,以免发生意外。
阿难尊者的洗澡水 走了很久来到一个聚落,钵还是空的,阿难又热又饿又渴。刚好前面有一口古井,一位女子正在那儿打水,阿难走到井边,这名女子抬起头看见这位出家人,眼前一亮,心中发出赞叹:“多麽庄严的比丘啊。”这名女子名叫摩登伽女,她一看到阿难,心里生起强烈的爱念,所以高兴地将水倒入钵中,并瞪著大眼注视著阿难,直到他离开。她一回到家,就要求母亲设法让她拥有阿难。
舍利弗缽水和泥度婆羅門 一天正午,佛陀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在定中觀察到這位婆羅門過去生曾積極布施行善,因此今生感得如此殊勝的果報,但假使他此世不改慳吝的惡習,命終必墮畜生、餓鬼、地獄,達千萬年之久。舍利弗尊者不忍見到婆羅門將來流轉惡道,求出無期,於是決定前往度化。尊者當下現神足通,變現在婆羅門面前,手持瓦缽立定不動。婆羅門隨即轉身坐下,像是沒看到舍利弗尊者似的,既不驅逐也不表示歡迎,只自顧自地用餐。
佛陀故事会:盂兰盆节 目犍连尊者 孝亲报恩 救拔母亲 目连救母编者按:盂兰盆节的仪式,在于供僧,其精神在于孝亲报恩。佛的一位弟子,即“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也在这一天设孟兰盆供,供养十万众僧,回向给其已往生的母亲。这其中还有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即男女老少皆知的“目连救母”。目犍连无奈,请求佛陀帮助救拔母亲。目犍连依佛陀所授,母亲真的脱离了饿鬼道。
佛陀故事会:论议第一的迦旃延为穷人说发财之道 原出家修习外道,后跟随释迦牟尼学法,以能分别诸经,善说法相,有“议论第一”之称。或称为摩诃迦旃延、大迦旃延。妇人把眼泪揩拭一下,望着迦旃延。迦旃延具有说法的方便,所谓论议第一,在比丘中的确是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