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郎

参知政事

开宝六年,参知政事得与宰相于政事堂同议政事,轮班知印,职权、礼遇接近于宰相。建炎三年又改门下侍郎、中书侍郎为参知政事,废尚书左、右丞,直至南宋亡。参知政事和门下、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以及枢密使、副使、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等,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乾德二年又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南宋参知政事常兼同知(或签书)枢密院事等,或由知枢密院事等兼(权)参知政事。

姚元之的个人简介 姚元之的个人成就

个人简介>姚元之出身书画世家,早年从学于族祖姚鼐,博通掌故,为文高雅,擅长书图。姚元之自幼受家学熏陶,后问学于张问陶,与崔旭、梅成栋并称"张门三才子"。武英殿刊刻乾隆《圣训》有误,姚元之负有失审之责,降勾编修。>个人成就>姚元之有文名,兼工书画。"姚元之是清代十六画人之一,工隶书、行草,尤善白描人物。

孙嘉淦为何要用砖头装富?乾隆知道后是怎么处置的?

乾隆知道后是怎么处置的?在国子监祭酒任上,一次引见期满教习,雍正对教习宋镐、方从仁不满意,孙嘉淦则坚持认为二人称职可用。雍正帝大怒,斥责孙嘉淦欺君罔上,并下令将他革职交由刑部定罪。孙嘉淦在任期间,兴修水利并且心系百姓乐善好施,做了很多对国家对百姓有利的事,无论是百姓还是身边的同僚对他的评价都是很高的。命令沿途官府以真金实银换下了孙嘉淦箱子里的砖头,算是最后重重的赏赐了孙嘉淦一笔。

权德舆的个人简介 权德舆的个人生平

个人简介>权德舆唐朝大臣。权德舆于贞元、元和间执掌文柄,名重一时。权德舆就出生在这样祖德清明家风雅正的仕宦家庭。针对此情况,权德舆不顾个人的安危,先后两次上疏唐德宗,义正词严,直言不讳地反对裴延龄任职,陈述度支要职,个人必须慎重。>权德舆在治理国家方面,主张德治和法治并用,对不法行为的贪官污吏坚决严惩。

杨绾的人物生平 杨绾的人物评价

此次登科的有三人,杨绾名列第一,被越级擢升为右拾遗。杨绾认为他们品秩同列,待遇同等,全都应平均分配。>后来,元载贪财冒犯的行为愈加严重,天下人都对杨绾评论称赞。杨绾在相位不到数月,便为人心所归。代宗对杨绾的猝逝非常惋惜,对朝臣们说:"上天不让朕致力于太平,为什么将朕的杨绾夺走这样快!>太常最初为杨绾拟定的谥号为"文贞",但宰相常衮平素便忌恨杨绾得到代宗宠任,至此时更唆使比部郎中苏端上疏大肆诋毁杨绾。

杜鸿渐的人物生平 杜鸿渐的人物评价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杜鸿渐年轻时敏悟好学,后考中进士,初授王府参军。"杜鸿渐于是起草表章,陈述朔方军的军资力量,让李涵赶赴平凉。杜鸿渐与裴冕等人上表劝进,请李亨称帝,以顺应民心。李亨起初不肯,但因杜鸿渐五次上表,最终只得应允。杜鸿渐又亲自安排登基时的礼仪。杜鸿渐被授为兵部郎中,并管理中书舍人事务,后升任兵部侍郎。不久,唐代宗召杜鸿渐回京,又任命崔旰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

唐朝宰相张文瓘是个怎样的人?正直敢言断案如神

>稚圭,是张文瓘的表字。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宰相衔,从张文瓘开始。因李弘多病,事实上主要代表他决策的就是张文瓘、另一位兼太子左庶子戴至德和太子右庶子萧德昭。>这一年,张文瓘已经是七十古来稀的老人了,历史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唐高宗最后一次听取了张文瓘的建议,取消了讨伐新罗的计划。>张文瓘就在这个月离开了人世,谥懿。唐高宗就让张文瓘陪葬恭陵。>是的,出身清河张氏的张文瓘,正是张始均的曾孙。

蒯祥妙造金刚腿

江苏吴县人蒯祥被选为皇宫重大工程的设计师。精湛的技艺,令明成祖龙颜大悦,连夸蒯祥是当今最巧的工匠。蒯祥见了断门槛吃惊非小,他知道有人想害自己,是谁呢?他怀疑是工部右侍郎,因为明成祖对蒯祥的信任超过工部右侍郎,大有取而代之的意思,所以工部右侍郎要陷害他,眼前重要的是如何补救这个损失。后来的建筑者把这个活络门槛叫“金刚腿”。整个门槛造得式样新颖别致,装璜美观艳丽,皇帝大为赞赏,蒯祥名声从此大噪。

古代丞相、宰相、相国三个职业相比 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丞相、宰相和相国之间,看似相近,都是相,但其实并不是一回事。在秦朝和汉朝初期,相国和丞相同时存在,但相国的地位是明显高于丞相的。周朝的宰相叫太宰,秦朝的宰相叫丞相、相国,那个曾经辅佐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著名谋士李斯,后来也是成为秦朝的宰相。为此,朱元璋建明朝后,直接处置了宰相胡惟庸,这事更是激化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魏复智斩 ... 人犯

魏复见冯弧一惯作恶,罪孽深重,写了判处冯弧...的案卷,火速呈报京城,待秋后处斩。>>魏复又恨又恼,恨的是自己权小难以为民平冤,恼的是官场...,徇情在法。>原来,魏复是这样写案卷的:“...人犯马瓜,无故将人...死,欲予斩首示众,特报请审批。”批复回来后,他在“马”旁添了两点,“瓜”字旁加了“弓”字,变成“...人犯冯弧”。魏复急令衙役把冯弧就地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