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

何兹全访谈我一辈子没离开政治

作为当年史语所仍在世的唯一一人,何兹全对史语所岁月念念难忘,称那是最勤于读书的一段时光,奠定了他后来的学术道路。

何兹全史语所的光辉岁月

>何兹全史语所的光辉岁月>史语所,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简称,1928年由傅斯年先生创办,中国学术史上最重要的学术研究机构之一,至今还在学界发挥着重要影响,中华书局最近出版的50巨册《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论文类编》就是史语所学术成绩的见证。>何兹全加入时,正值抗战末期,史语所已经搬到偏僻的李庄———这也是史语所的一个传奇时代。在何兹全到达前两年,由于医药不足,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的两个女儿因病夭折。

碽妃真的存在吗?碽妃朱元璋的妃子生平简介

碽妃,姓氏不详,南京太常寺志所记载的明太祖朱元璋的妃子,后世猜测可能为明成祖朱棣的生母。据传碽妃是成祖朱棣之母,传闻是朱棣篡权而大量篡改正史,但是这个事实却记于主管礼仪的机构太常寺的《南京太常寺志》,后书遗失,却在后来的《国史异考》、《三垣笔记》中所提及。陵神位的摆布为左一位李淑妃,生太子朱标、秦王、晋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朱棣。成祖朱棣的做法就是把自己从一个妃子所生的历史事实篡改成马皇后所生。

钱穆的婚姻生活是什么样的 他是怎么做到自学成才的

>钱穆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做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授,又成功地创办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的前身。钱穆作了肯定的回答。>>与燕大>钱穆最高的文凭仅为高中,完全是靠自学成才的。钱穆与他在学术观点上又是同不胜异的。在西南联大时期,随着钱穆自己史学理论体系的日渐成熟,对史料考据派进行了全面批评。为此,作为学派领袖的傅斯年对钱穆的攻击自然不会高兴。二人终于未能成为真正的“同道”。

长眠傅园下的巨汉:胡适、英千里等故友忆傅斯年

  一九五○年十二月二十日下午,傅斯年在台湾省议会答覆教育行政质询时,「突患脑溢血逝世于议场」,享年五十五岁。当时有郭大炮(郭国基)骂死傅大炮的说法。对于此事,当时的教育厅长陈雪屏在文章上有他亲历的说法,他说:「二十日省参议会开会,一整天都是有关教育行政的询问,下午的会...

... 运动火烧赵家楼的具体情况 火烧赵家楼鲜为人知的细节还原

虽然火烧赵家楼事件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但一些细节问题依然充满争议。因此,曹、章、陆三人一向被视为著名的亲日分子。曹宅位于赵家楼胡同,但其建筑并非楼房。但曹、章二人并未重视这一劝告。下午3时许,曹、章回到赵家楼曹宅,警察厅派来三四十名警察守卫。北大校长蔡元培和该校全体学生,在北大红楼前迎接被捕同学返校。北京高师被捕学生返校情景更为热烈。

... 运动学生领袖傅斯年的反思:中国的新动机大见发露

傅斯年所说的“...运动以后,中国的新动机大见发露,顿使人勇气十倍”,我们看了罗家伦的观察和总结,可以有进一步的理解。这是...运动引发的最显著的新气象。这种席卷全国、囊括各界的群众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是国民觉醒的明确表示。

民国取士无严格规范 学生曾边吃包子边答辩

边吃包子边答辩民国取士,没有很严格的规范制度,即便是北大、清华这样的高校,选学生也是以才为主,不拘泥于严格的考试程序。周法高获得考试资格后,在重庆傅斯年寓所参加口试,由于答辩时间很长,午间他一边吃着包子,一边回答老师问题。民国文人的傲气,不仅在于毫不掩饰的赞扬,更在于明目张胆的无视。虽然居高自傲,但是民国文人的敬业精神令人感佩。

孙庆伟:书生爱国不是一句口号

让人感慨最深的就是:“书生爱国”这四个字,它从来不是口号,而是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当年顾颉刚先生讲中华民族的多样性,在重庆期间他收到傅斯年先生来信,傅先生提到国难当头不要讲不利于国家团结的事情。这一点上顾先生非常认同,发表了很重要的文章《中华民族是一个》。后来,李济先生以此为基础,写安阳殷墟的历史,主持编写《中国上古史》,这些都是一个学者实实在在的爱国行为。

西安事变后傅斯年 ... 张学良:犯上作乱的土匪种

西安事变后,各界学生及各界群众上街举行......,声援蒋介石,并声讨张杨二人反动兵谏,要求张杨二人立即释放蒋介石。因而,傅斯年呼吁“一切不顾亡种灭国的人,幸勿此时兴风作浪,这不是可以苟且为之的”。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傅斯年得知后极为震怒,高呼“国...首岂容为贼所扣乎”?傅斯年言称张学良的老子就是胡子出身,“张贼天生的是一个犯上作乱的土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