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字之间的相知,陈寅恪绝句究竟为谁而作? 1950年12月,陈寅恪有一首绝句,题为《〈霜红龛集〉望海诗云:“一灯续日月,不寐照烦恼。不生不死间,如何为怀抱。”感题其后》。他的一个合理解释是当时傅斯年已去世,如何能与陈寅恪一同入梦?胡文辉产生怀疑,进了一步,不确信余说,但止于抽象认为“郑成功与台湾省政权”,没有坐实。以往陈寅恪研究中,后一点常为人忽视。我猜测陈寅恪诗集中“元夕诗”,多和俞大维一家有关。
甲骨四堂董作宾,殷墟考察第一人 1928年4月,傅斯年负责筹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时,写信给因母病回南阳中学任国文教员的董作宾,聘他为通信员,安排其负责调查洛阳石经及安阳殷墟甲骨出土的情形。董作宾欣然受命,遂于1928年夏至安阳小屯,认真进行了实地考察工作。董作宾目睹此状,深感痛心。这一报告为殷墟进一步发掘,提供了切实的依据。从此,董作宾的名字便与殷墟考古和甲骨文字的研究连在了一起。
民国教授傅斯年的风骨让今天的叫兽汗颜! 民 国 时 代 的 着 名 历 史 学 家, 教 育 家, 学 术 领 导 人 傅 斯 年。 有 人 说: 人 生 一 世, 风 骨 为 重, 风 骨 源 于 骨 气, 骨 气 出 自 骨 头, 一 个 被 抽 掉 了 骨 头 的 知 识 分 子, 焉 来 风 骨...
刘仁轨的故事:一箭双雕 ... 裴炎、姜嗣宗 傅斯年为子取名“仁轨” >傅斯年为子取名“傅仁轨”>傅斯年>刘仁轨取得的成就不仅赢得了当世赞颂,连后人都对他敬仰有加。历史学家傅斯年就曾经为纪念在白江口之战中大败日本的刘仁轨,而为儿子取名傅仁轨。傅斯年表示,孩子取名本应按“乐”字排行,正因为刘仁轨而破例命名。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傅斯年为子取名“仁轨”,也是一种期望。于是,武则天处死了裴炎,且将姜嗣宗处以绞刑。
那个时代书生的姿势:陈寅恪跪拜王国维,胡适在蒋介石前翘二郎腿 刘节参加了王国维遗体的入殓仪式。陈寅恪教授,不仅仅是王国维先生遗世书籍处理的最好委托之人,更是对死者文化精神和死因的理解之人。两年之后才出现在陈寅恪教授笔下的王国维先生纪念碑碑文,突然在陈寅恪教授下跪的瞬间落地。陈寅恪教授,把对王国维的纪念,刻在了坚硬的石头上,刘节先生,则把那段文字刻进了柔软的心里。
西安事变后傅斯年骂张学良:犯上作乱的土匪种 傅斯年的老友程沧波说:忽一日,傅论及当时国民政府五院院长。傅斯年言称的老子就是胡子出身,「张贼天生的是一个犯上作乱的土匪种」。针对有人认为出兵西进,会激怒并危及蒋介石的安全,傅斯年坚称愈是大军压境,愈不敢加害蒋,并预言性地指出,待中央军包围西安,张只有束手就范,屈膝投降,而张投降后,「只有蒋能救他一条性命」。当时皆以为陈寅恪已离开人世,傅斯年因此高呼「杀孔祥熙以谢天下」!
奠定学者风骨的伟大教育家──傅斯年简介 傅斯年简介 傅斯年(1896——1950),山东聊城人。1913年考入北大预科。当时北大预科学制三年,分一、二两类,一类侧重文史,二类偏重数理化等自然科学,傅斯年自幼在家乡接受了八年的传统教育,继承了其深厚的家学渊源,喜好国学,故他选择了一类。傅斯年入北大之初,长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