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思想深入民心:但自秦始皇开始,哪位皇帝的统一之路最艰难? 我国自始皇帝统一六国创建秦朝开始,天下统一的思想就一直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奉为核心。自秦朝这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开始,一直到清朝末年总共达2000多年,但在这两千多年里哪位皇帝的统一之路最为艰难呢?第一位,大秦始皇帝嬴政。但可惜他们面对的敌人是始皇帝,这位真正的千古一帝。千古一帝的封号很多皇帝都在用,但在昊童看来,如果要评选出唯一一个千古一帝,那么非始皇帝莫属,因为他的统一之路,真的太难了!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那个时期的人是住帐篷还是房屋呢? 1260年5月,忽必烈在开平即大汗之位,1263年5月9日,忽必烈正式发布诏命宣布开平为上都,并设立上都路总管府。开平被宣布为上都以后,开始了第二轮大规模营建。大安阁的前世是位于位于汴梁的熙春阁,熙春阁为宋徽宗赵佶为端王时期所建。1266年,忽必烈下令将其迁建到上都。
朱元璋为了让将士拼死作战,战前会用阴损的一招,刘伯温也劝不住 古代的将军需要调动士兵,一般需要虎符作为凭证,所谓「”虎符”一般是用青铜或黄金做成的令牌,因形状类似老虎而得名,一般的虎符都被劈为两半,一半交给将帅,一半由皇帝拿着,只有两块合并起来,持符者才能调兵遣将,这项制度本来是不错,但到了朱元璋手里,他却换了一种玩法。在朱元璋之前,已经有不少将领不依靠虎符调遣士兵了,比如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时,他直接篡位登基,所以皇帝为了更好的控制军队,有时会采取计
明朝四大特务组织:锦衣卫、东厂、西厂和六扇门,哪家更强? 明朝一共出现了四个特务组织。它们分别是锦衣卫、东长、西厂和六扇门,那么这四个特务组织中,哪一个更厉害呢?锦衣卫直接向皇帝汇报。锦衣卫更为厉害的是"执掌廷杖",这就是对付明朝官员的一种酷刑。在这种情况下,明宪宗撤销了西厂。这时候的西厂由宦官汪直担任,从恢复之后的西厂来看,五年时间中汪直办下了无数"大案"。在四大特务组织中,六扇门的权力最低。
洪武五年,那场惊心动魄的岭北之役 洪武五年正月二十二日,朱元璋在御武楼开会研究如何对付北元的事情,众将臣强烈要求出兵讨伐,彻底消除漠北蒙古之患。两战两胜,徐达头脑发热,判断失误,轻率趋兵直达岭北,孤军深入蒙古腹地。此时,北元兵力大增,轮番发起攻势。解脱危险的李文忠策马横槊,明军士气大增,竟将占有优势北元军队击溃,乘胜追至称海。相持3日之后,李文忠率部回师。明朝的此次北征,实际上以失败而告终。
朱元璋在位仅31年, 何来「 ”洪武三十五年”? 刘伯温自有妙算 从一位穷苦的看牛娃到明朝的开国皇帝,这其中的故事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完的。但熟读明史的应该都有这个疑问,朱元璋从1328年上位的洪武一年算起到仙逝的1398年,也就31年,怎么会出现洪武三十五年呢?
同样是开国皇帝,为什么秦始皇遭遇暗 ... ,朱元璋却没有? 而清朝遭到暗...次数最多的,却不是开国皇帝,而是雍正。不是开国皇帝,为什么也得罪了那么多人呢?首先雍正在当上皇帝之前,康熙的几个儿子为了争夺皇位,打的是不可开交。朱元璋没有遭遇刺...的原因那么,和秦始皇一样,都是开国皇帝,同样也都是手段伶俐的帝王,朱元璋为什么没有遭遇过这些呢?所以,为了防止这些暗...,朱元璋就组建了一支亲卫队,这支亲卫队全部是由他精心挑选后,收养的义子组成的,忠诚度和可信度非常高。
五千人里选出一个人,皇帝的老婆不是谁都能当的,这个过程太难了 因为,皇位的传承是维护国家安定的基石。从明朝开始,有感于前朝外戚势力过大而造成的恶果,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外戚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在朱元璋的刻意要求下,明朝各个皇帝的皇后大多来自民间。她们对这五十名女孩进行筛选,然后从中选出三人。这三个人,将被带到皇帝的面前,让皇帝亲自指定谁是皇后。而被筛选下来的四十七人,将自动进入皇帝的后宫,成为皇帝的嫔妃。而其余两人也得以长伴皇帝左右,成为雍容华贵的皇贵妃。
从东北走出的这个家族,曾统治青海300多年,他们的后裔叫土族 青海骢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神物?一、建国1700年前的一天,天空万里无云,在今天的辽宁铁岭的一座山坡下,战旗烈烈,战鼓声声,年轻的鲜卑族少年吐谷浑和年仅16岁的弟弟慕容廆,在马群的草场上斗马,之所以发生这样的争执,是因为慕容廆由于其高贵的出生继承了部落的汗位,而作为部落庶长子的吐谷浑却丝毫没有一点办法,只有把满腔愤怒发泄在了与弟弟的斗马之中。
四个帝国伺候我一个?让粟特商人告诉你,历史上最牛奸商什么样 「”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帝国伺候我一个,这福气可还小吗?”,这是茶馆中唐铁嘴的经典台词。公元八世纪左右的粟特商人也是这么想的,他们的本事更厉害,能让四大帝国都伺候自己。粟特商人找来的第一个帝国就是突厥帝国,当年就是他们哭着喊着让突厥人帮助自己收拾波斯人中间商,试图绕过波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直接展开丝绸贸易。突厥人也毫不客气,不但收取他们的税款,还鹊巢鸠占,入主了粟特人国家。到公元八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