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历史

徐中舒

徐中舒,中国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四川大学、南京中央大学等学校执教。1949年以后兼西南博物馆和四川博物馆馆长、...古籍整理小组顾问、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中国古文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考古学会名誉理事等职务。先秦史和古文字学是徐中舒的主攻方向,对明清史和四川地方史的研究也有显著贡献。有关中国古典文学的论文有《木兰歌再考》、《五言诗发生时期的讨论》等。

左传

《左传》对后世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历史学方面。《左传》是通过叙述春秋时的具体史事来说明《春秋》所记录的纲目的。《左传》在西汉时属“古文经”,并成为“古文经”中的主要经典。其后《左传》的地位逐渐超过《公羊传》和《穀梁传》。清人洪亮吉作《春秋左传诂》,则对杜注多所指摘。近人杨伯峻作《春秋左传注》,简明适用。《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左传》在史学中的地位被评论

中国先秦铜器论述 上

中国先秦铜器论述上19世纪中叶,丹麦考古学家汤姆森将早期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根据生产工具和武器的材质发展的不同阶段分期,区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铭文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青铜器上开始有了仅几个字的,以象形为特征的族名金文。于是在青铜器上形成了富丽繁缛之风格。此外,也有一小部分这类铭文是表示该铜器的方位、功能,或是八卦符号等.并不属于上述内容范围。

为中国书法奠定基础的先秦书法

为中国书法奠定基础的先秦书法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虽然书法艺术的自觉化至东汉末才发生,但书法艺术当于汉字的萌生同时。著名书法家李斯的代表作为秦泰山刻石,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