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

历史上的今天7月13号 八国联军攻陷天津烧 ... 抢掠

1900年7月13日八国联军攻陷天津烧...抢掠在116年前的今天,1900年7月13日,八国联军攻陷天津烧...抢掠。7月14日凌晨,日军渡过护城河,炸塌津城南面城墙一段,自此突入。英军相继跟进,6时许,大队联军及武装教民占领南城。八国联军向天津发起总攻。面对手持大刀长矛的义和团和武器低劣的清军,八国联军长驱直入7月14日,八国联军占领天津。15日,联军对津城实行分区占领。日军从盐运使署抢走200万两纹银。

历史上的今天9月7号 《辛丑条约》签订

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签订在115年前的今天,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签订。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大量...。在分赃中,沙俄分得的最多,沙俄外交大臣拉姆斯托夫说:“1900年的对华战争为历史上少有的最够本的战争”。

历史上的今天8月15号 八国联军入京慈禧避难

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入京,慈禧光绪仓皇避难在116年前的今天,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入京,慈禧光绪仓皇避难。1900年8月14日,慈禧接连5次召见军机王大臣等,决定“出京”作“暂避之计”。匆忙出逃的慈禧太后的车驾仪仗15日清晨6点,慈禧率光绪及大阿哥溥俊等仓皇出逃。天未明时,载澜飞驰入宫,说夷兵已攻东华门。由景山西街出地安门西行,上午8时出西直门。

历史上的今天9月21号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在118年前的今天,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戊戌变法遭到顽固派的极端仇恨,自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推行变法起,顽固派即开始策划政变,推翻新政。9月21日,慈禧幽禁光绪帝于中...的瀛台,并假光绪帝名义,发布吁请太后训政的诏书。旋又捕...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等六人,通缉康有为、梁启超,罢免维新派官员陈宝箴、江标、黄遵宪等数十人,废除全部新政。

八国联军组 ... 法庭斩 ... 中国官员

1900年11月6日,八国联军在保定组织...法庭,审判布政使廷雍及守尉奎恒、统领王占魁等,然后将三人斩首示众。在京城、直隶、天津、山东各地,八国联军开始斩...中国官员。9日,清廷对廷雍被...事表示“愤懑”,申明“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自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然而,斩...中国官员的事非但没有制止,反而在各地越来越频繁。

清军义和团与八国联军天津激战

在117年前的今天,1900年7月1日,清军、义和团与八国联军天津激战。2日,马玉昆及张德成分路于河东、紫竹林两处与洋军激战。午后,义和团千余人与大队官军合攻紫竹林,战至傍晚7时方止。下午3时,清军与义和团民再攻紫竹林,张德成亲临指挥,击毙洋兵数十。11日,凌晨3时,义和团及清军猛攻老龙头车站,激战3小时,法军死10人,伤34人;日军死23人,伤60人;英军略有死伤。清军及团民阵亡达300人。

奕匡归京办理和八国联军议和事宜

在117年前的今天,1900年9月3日,奕匡归京办理和八国联军议和事宜。4日,奕匡会见赫德,“一俟全权大臣李鸿章来京,即可订期开议”,奕匡请赫德“转告各兵官,先行开放各城门,俾四乡粮食蔬菜照常入城,以维生计;并戒各国军队强占民房、抢掠奸淫,以保人格”。7日,清廷命奕匡抓紧议和,“事宜从速,夜长则梦多,不可一误再误”。当日,各国公使回拜奕匡。

八国联军四出伐剿捕 ... 京郊义和团员

在117年前的今天,1900年9月3日,八国联军四出伐剿捕...京郊义和团员。网络配图1900年9月3日,八国联军在京城继续搜...义和团,并不断往近畿各地发兵剿团。7日,八国联军轰西红门团民。义和团阵亡250余人,城破。16日,八国联军组成“征讨队”前往八大处一带剿...义和团,炸毁宝塔一座,焚毁灵光寺、笔墨园等处寺庙。19日,联军往京郊西山观音村剿...义和团,全村为炮火所毁,团民百余人被...。

清末大吏张之洞去世

1909年10月4日,张之洞病逝,终年73岁。张之洞,直隶南皮人,字孝达,号香涛,晚号抱冰。1884年由山西巡抚升两广总督,用冯子材在广西边境击败法军。网络配图1889年调湖广总督,1894年代刘坤一为两江总督。1900年,他力主镇压义和团保护使馆。1901年与刘坤一联衔会奏变法条陈。次年,充督办商务大臣,再署两江总督。1906年,晋协办大学士,擢体仁阁大学士,授军机大臣,兼管学部。1908年督办粤汉铁路。遗有《张文襄公全集》。

名字对个人命运的影响_姓名测试

可见,名字与人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用庸俗的字起名:缺乏涵养_姓名测试清代同治七年,慈禧太后也因为江苏人王国钧的名字谐音"亡国君"不吉利而忌之,将殿试成绩优异初定为一甲的王国钧打入第三甲之中。这些遗憾给名字的主人带来直接或间接的消极影响。"名字与人终生相伴,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人的一生的缩影。当这个字用作人名时,会对人产生有利或不利的作用,通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确会产生"人如其名"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