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婚男张佩纶凭什么成了李鸿章的乘龙快婿? 文/赵心放(张佩纶)笔者业余爱好研究文史,李鸿章是一个重点关注对象,曾发过数篇拙文介绍和评论他。不少人对李鸿章为啥要将自己的爱女嫁给三婚男张佩纶,莫衷一是,众说纷纭。能得到袁世凯如此评价的张佩纶,的确有不少独特之处。张佩纶算得上神童级人物,天资聪慧,反应敏捷,少年时代,就能潇洒地撰写数千字的文章。据统计,从光绪元年至十年,张佩纶共上奏折、奏片127件,其中弹劾大臣和直谏的达三分之一。
清末竟然有人冒充光绪皇帝,招摇撞骗,骗子最后的结局怎样 要说骗子冒充皇亲国戚招摇撞骗,这个在历史上并不少见。但是敢冒充皇帝,却是绝无仅有的。清末的时候,就有一人曾冒充光绪皇帝。据清人刘禺生在《世载堂杂忆》中记载,1899年,热闹的武昌城里来了两个外地人,一个年轻的一个年长的。年长的约摸50岁左右,面净无须,言语尖利似女音。这二人入住金水闸一处公馆后,年轻人匿居馆中,少有见人。但见他所购物品无不奢华昂贵,生活用度也是相当奢侈,于是引起了好事者的注意。
清末武器有多强大?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后,惊呼:我们怎么赢得? 当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后,就开始到处的去掠夺宝物,在紫禁城的一个大的库房中,八国联军找到了许多武器,而这些武器,几乎都是当时最为先进的。96门克虏伯,三万多支新式...,还有速射机关炮,这是当时一个八国联军士兵在自己的日记中记录,他甚至在日记中写道:我们都不知道怎么赢的。当时八国联军的人数也就五万多人,清军最少得数以百万,如果这些装备能够合理利用,装备军队,八国联军根本就不可能进入紫禁城。
载沣是最合适的帝位继承人,慈禧为何选了溥仪?背后其实另有隐情 慈禧临终前,选定了溥仪为接班人,以摄政王载沣辅政。从后来的情况来看,这个人事安排显然是有问题的,载沣当时26岁,溥仪仅3岁,而且以身世而言,载沣是光绪帝的亲弟弟,而溥仪不过是载沣的儿子。而事实上,当时的载沣也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载沣是醇亲王奕譞的第五子,是光绪帝的弟弟,还是慈禧的外甥。光绪十六年,年仅七岁的载沣就承袭了醇亲王的爵位,地位显赫无比。而这个耻辱的差事落在了载沣的头上。
他为「 ”天下第一泉”正名 却因脚气无奈离开济南 文|魏敬群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人,同治二年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巡抚、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他不仅是晚晴著名的大臣,还是一位出色的诗人,著有《张之洞诗文集》。1860年9月,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时张之洞刚守父制期满,又因其兄任同考官而循例回避,无法参加会试,正在家乡南皮办清平团练。
晚清珍贵旧照:第一张溥仪与美貌母亲的合影,慈禧回銮场面壮观 末代皇帝溥仪的生母瓜尔佳·幼兰是满洲正旗人,军机大臣的掌上明珠,当时慈禧太后因要更好拉拢荣禄,将其女儿幼兰收为养女,后来慈禧强行将养女嫁给载沣,幸运的是,二人婚后过得颇为幸福美满,七年时间先后育有五个孩子,可见其地位。1902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亡后回京的老照片,回銮场面看起来非常的壮观,这张照片极具历史意义,也可以看出清王朝的气数已尽,但是当权人慈禧并没有过多关注这些,只为了回归时的荣耀。
清朝两次被攻破都城 为什么坚决不肯迁移都城 清朝立国296年,两次被外敌攻破都城。第一次是在1860年,第二次...战争时期,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攻克了天津,在八里桥击败清朝最后一支精锐骑兵后,长驱直入攻陷了北京。咸丰皇帝被迫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第二次是在1900年,慈禧太后向11国宣战,引发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2万余人仍然从天津进犯北京,在轻轻松松击败清军和义和团后,在广渠门打开缺口,攻入北京,慈禧太后被迫带着光绪皇帝逃往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