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一的“十朝元老”冯道,他是怎么做的? 我们在观看古装电影电视剧中,若是一位大臣被称为“三朝元老”,说明他已经是资历很深的老臣了。然而历史上,却曾出现过“十朝元老”,先后竟辅佐过十个皇帝并且几乎都处于位极人臣的地位,此人究竟是谁?>>此人名为冯道,身处五代十国的乱世,这自然成为他能成为“十朝元老”的条件。当然,生逢乱世自然能人辈出,但是堪称千古奇人的“十朝元老”冯道却仅此一人,所以他自然有其独到之处。
此人拯救千万百姓,效力过11位皇帝,却被 ... 了1000多年 >千年以来,对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冯道的评价是越来越低,...声不绝。按照后世卫道士的说法,冯道应该拒绝,甚至以死劝谏,然而他却没有,而是痛痛快快上路了。>冯道盯着这位契丹皇帝,一字一句说道:“佛祖都救不得了,只有皇帝您能救。”他周旋于帝王之中,以自己微薄的力量,拯救苍生,救助万民。百姓因为他这一句话,得到了耶律德光的重视,不再屠...,也视为自己的子民而好生对待。
该怎么评价冯道这个人?善恶并存,就是两个极端 就是这个中心思想。冯道在这样的...手下工作,是怎么体现自己价值的?>后来,冯道到底还是侍奉起了契丹这个胡人皇帝。冯道一生换了十个领导,他们之所以沿用冯道,大多是因为他们悉数喜欢顺手的“老奴”“大勤务兵”,而冯道给自己的就是这样定位,恰到好用。冯道的父亲去世了,他回乡守孝。>我如此评价萧何冯道这类人物,并不是对贤人人性提出了过高要求。
从冯道受辱浅说其处世 五代后周时期的冯道,位居宰相,权势极大。不过,冯道却兼能之。冯道少年时即以酷爱读书,他当人宰相后与其他官员一起,以官方财力将刻在石头上的儒家经典用雕版印数。乱世中能够由如此文化盛举,与冯道个人努力不可分。冯道担任宰相期间,贫寒的读书人只要有真才实学,都能够得到重用,而品行不端者则被其抑制。>从他的两首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冯道做人的原则。
冯道最有名的一首诗 冯道名言 冯道冯道号长乐老,出生河北沧州西北,曾效忠于刘守光,后历经四朝十帝,中间又向辽太宗称臣,如此算来是效忠过12人。冯道最有名的一首诗>1、天道>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冯道名言>1、善恶有名,智者不拘也;天理有常,明者不弃也。>3、惜名者伤其名,惜身者全其身;名利无咎,逐之非罪,过乃人也。>12、富贵有常,其道乃实;福祸非命,其道乃察。>14、求名者莫仕,位非名也;求官者莫名,德非荣也。
“十朝元老”政坛不倒翁冯道的为官之道! 在这样的险境中,冯道仍能奉行"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的信条,并没有乱世而失去信念,始终保持高尚的节操,遇事心境平和,乐观积极。也因此,冯道一生或夹持军中,或沉浮宦海,始终保持着他的声望。>冯道为人宽宏谦逊,但在关键时刻,却又非常坚决果断。从实际效果看,冯道的行为也确实起到了有利于人民生命安全和生活安宁的作用。冯道位高权重,但他并不贪恋权位。冯道能活到高寿,得到善终,这与他有谦让的品德的确分不开。
以思想史的方式理解《资治通鉴》 以思想史的方式理解《资治通鉴》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 三种传统读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资治通鉴》是一部重要著作...
文史漫谈:冯道谦德成“乱世不倒翁” 《文子》卷三十五记载,“人之情,服于德,不服于力。故古之圣王,以其言下人,以其身后人,即天下推而不厌,戴而不重。此德有余,而气顺也。故知予之为德,知后之为先,即几道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人的心理,是顺服于道德,而不顺服于威力。所以古代的圣明君主,处处言语谦卑,...
“十朝元老”竟无一件政绩 冯道历五代十帝,基本上在每朝都受重用,以至于有人称他是十朝元老。 冯道历经桀燕皇帝刘守光、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唐闵帝李从原、后唐末帝李从珂、后晋高祖石敬瑭、后晋出帝石重贵、辽太宗耶律德光、后汉高祖刘知远、后周太祖郭威十朝,历任官职达40余种。 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