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最潇洒的一位猛将,见证了大唐的兴衰荣辱 有一句老话说的好——傻人有傻福。而今天要讲的这个主角也确实是应了这一句话,他两次叛变了自己的主公,最终投入到...手下还得以重用。他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最潇洒的一位,他见证了大唐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盛兴的,被后人评定为大唐第一福将。一提到程咬金,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他那个永远都只能用出三招的三头斧,以及在众多影视电影中把它刻画成一个搞笑憨厚的人物。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这两人最特殊:一个天生奇才、一个神机妙算 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的荒淫无道,全国民变四起。各方势力见天下大乱,纷纷占地为王,不再服从隋朝的统治。一时间,天下有志之士无不争先恐后地投奔李渊父子。大唐的开国元勋有很多,凌烟阁中的名臣将相更是一直被人津津乐道。而其中最为夺目的,无疑是李靖和李勣了。李靖年少之时,旁人就从他身上看到了韩擒虎的影子。隋朝宰相杨素见到李靖之后,不禁被他身上的英武之气所震撼。
李绩简介 唐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李绩生平 英国忠武公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汉族,曹州离狐人,唐初,与李靖并称,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之一。早年从李世民平定四方,后来成为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曾破东突厥、高句丽,功勋卓著。>及至公元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李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徐世 因唐高祖李渊赐姓李,故名李世。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遂改为单名。后被封为英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徐世青年生活李年青时家本豪富,隋末徙居滑州。隋炀帝大业末年,李才十七岁,见天下大乱,就近参加了翟让的军队。李与浚仪人王伯当知道李密天下英雄,一同劝说翟让奉李密为主,以收买人心,扩大影响。屡战屡胜之际,李密军士有粮而无饷银,军士渐怨,几次反败于王世充。最后,不得已之下,李密与王伯当投靠李渊。
李世民时代:凌烟阁开阁二十四功臣 80集长片,60集写太宗时期,对于李世民的二十四功臣描述甚少。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修建凌烟阁来陈列由阎立本所画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即为《二十四功臣图》,比例为真人大小,面北而立,以示尊皇,并时常前往怀旧。凌烟阁二十四元勋像就是例子。将他那些老部下的形象绘入凌烟阁,以为人臣荣耀之最,此后凌烟阁功臣成为唐代豪杰从军报国功成名就的标志。
揭秘:凌烟阁竟只有1/3是李世民嫡系 对旧臣的关爱是众所公认的,但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构成可以看出,自始至终属于李世民嫡系的不过三分之一。玄武门事变后不久,退位,李世民如愿登上帝位。例如,李唐的建立有赖于两大主帅,北方为李世民,南方则为李孝恭。李孝恭尽管战功赫赫,却深谙退让之道,特别是在李世民与李建成夺位战中,始终保持中立,但这并不妨碍李世民将其列为二十四功臣的次席。
凌烟阁:唐王朝的英雄排行榜 又是因何在凌烟阁中排名榜上有高下之分的?秦叔宝战功赫赫,是李二麾下最著名的“特级战斗英雄”,之所以在凌烟阁上排名殿后,表面上的原因是战场上拼杀奋不顾身,流血太多,而导致疾病缠身,唐朝一统天下后就再无带兵打阵经历,而是长期“休假性治疗”。
杜如晦简介 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杜如晦生平 凌烟阁二十四之一,中国唐初名相。他见隋朝政治腐败,又认为县尉之职卑微,因而弃官归家。唐武德元年如晦被李世民引为秦王府属官。如晦常从征伐,参与机要、军国之事,剖断如流。四年,李世民建天策府,以如晦为从事郎中。如晦为相时,正值唐新建不久。他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典章制度皆两人所定。时称如晦长于断,玄龄善于谋,两人配合默契,同心辅佐太宗,后世论唐代良相,首推房玄龄、杜如晦。
柴绍简介 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柴绍生平 谯国襄公,字嗣昌,汉族,晋州临汾人,大将,凌烟阁二十四之一,娶唐高祖女平阳昭公主为妻。补隋为太子千牛备身,渊起兵,绍兼领马军总管,率先登陷阵。>的祖父柴烈曾是北周骠骑大将军,历任遂、梁二州刺史,封冠军县公;父亲柴慎,为隋太子右内率,封钜鹿郡公。唐国公李渊也将三女儿嫁给了柴绍。一些隋贵族和地方官吏见隋朝大势已去,也乘机而起,占据郡县,建立割据政权,称王称帝,隋王朝的统治已是日薄西山、奄奄一息。
侯君集简介 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侯君集生平 —643年4月29日),汉族,豳州三水人,名将,凌烟阁二十四之一。贞观年间,任左卫将军、礼部尚书等职,先封潞国公,后封陈国公,作为唐24之一,被唐太宗图形凌烟阁。侯君集入高昌时,因为自身私占钱财,不敢禁制将士竞相盗窃,班师后被人揭发而下狱。此次不得拜相,对仕途心怀不满。贞观十七年,洛州都督张亮密告侯君集煽动自己谋反,但太宗以缺乏旁证,未予追究。侯亲善太子,策划兵变,事发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