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不乱的故事 果然,那犯人绕过了东西街道一周,丝毫不敢疏忽,手上所捧的油,一点也没有溢出来;回到国王的地方,国王实现诺言,赦他无罪。那出家人请国王问那犯人绕街一周的所见所闻。念佛的人,因为生死心切,虽然六根对境,不被六尘所迷,等於不见不闻,这是事实。专心念佛,就一定能够达到一心不乱,往生极乐世界了。
勿把福报吃没了 于是他就想了个主意,老和尚就把自己的衣服脱得光光的,每天坐在草丛里喂蚊子,这样终其一生啊,不知结了多少蚊子缘,培了多少福报。一个小国的君主,做了国王,福报来了。讲这个故事,是希望大家记得一点,我们现在能够胡吃海吃,这是福报没错,但是这个福报可不是无...的,吃完就没了,所以我们大家要晓得培福、惜福。
佛教人物故事:愚路尊者 愚路见了世尊,先是吃了一惊,但当他发现佛陀的态度是那么慈祥亲切时,他才定下心来,诉说他的苦衷:“世尊啊!因为我太愚钝了,三个月诵不会一个偈子,所以被我的亲教师大路尊者赶出来,不要我出家了,现在我真不知应该如何是好!我又无处请求申告,所以我很伤心。”
敬僧 一)僧五敬德1.发心离俗:谓出家人发勇猛心,脱离凡俗、修习菩提而为世间之福田。※由以上僧之五净德,应当敬僧如敬佛。(二)敬僧之法1.路途中、...中、诵经中、禅行中、剃头时、以及洗澡、上厕所、乘车船、睡卧等时,勿礼拜大德。
佛家语言礼仪 佛家在称呼上有一些特殊的名词,有特定的规矩。比如一寺的主持叫“方丈”,也叫“住持”。住持是“住于世而保持法统传承”的意思。一般人容易把“住持”写成“主持”,这不仅是文字错误,也是理解上的错误。
出家人为什么要光头? 出家人一定要剃光头吗?而关于出家人为什么要落发,则有以下四种解释:一、落发以去除世俗的烦恼头发有“烦恼丝”的称谓,是说众生头上的头发,代表着他们心里的烦恼和欲望,虚荣和感情,所以常有“剪去三千烦恼丝”的说法。佛家认为,头发是人和世间种种烦恼的联系,剃发就可切断人与世俗烦恼的联系,去除了这些烦恼,方为佛门中人。剃发,则表示决心切断对父母亲人的牵挂,一心修行。
一位智慧比丘与弥兰陀王的对答 一位智慧比丘与弥兰陀王的对答有一位聪明的那先比丘,从他的智慧流露事迹中,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奇人。那先比丘不直接回答,反问弥兰陀王:“大王,假如现在我拿一把大刀把您的膀子砍掉,你痛不痛啊?”弥兰陀王变色说:“当然痛!哪有膀子砍断了不痛的!”弥兰陀王很不服气地辩驳:“我是为了身体的健康才要保护它的!”弥兰陀王频频点头,这才心服口服了。
不信佛的人常常对信佛人的黠问 >弥兰陀王变色说:“当然痛!哪有膀子砍断了不痛的!”>弥兰陀王这个疑难又再次被驳倒,还是不服,便绞尽脑汁,第三次发问:“你们出家人奉信慈悲为怀,你怎么去原谅你的仇敌呢?”>弥兰陀王点头称善,仍然不能心服口服,想一想又计上心来:“你们常常劝人要修来生福,你们既没有经历过死亡,怎么知道人死之后还有来生呢?”>弥兰陀王很不服气地辩驳:“我是为了身体的健康才要保护它的!”
多情乃佛心 多情乃佛心从前,一个老太婆供养一个住茅棚的出家人,这个出家人每天都参禅打坐,老太婆呢,每天都派一个女孩子给他送饭,这样过了二十年。一说到“不动”,我们就会理解偏差,认为学佛人的心就像石头一样坚硬、生冷。如果佛教只提倡“不动心”、“离欲”,则一般人无法进入佛门。当然,佛法的“慈悲”,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爱心”。爱及一切有情的心。因此,佛心是一颗完全放开的心,也是一颗最“多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