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

僧俗夜话神异多

夜里有四个人坐在慈光寺的楼上,其中二位法师,另二位是在家的居士。僧是净念法师、真华法师,这二位法师当时还是小和尚,现在都是大法师了(编案:净念法师已于民国六十四年十二月九日往生了。由于在场四位中,以真华法师年纪最大而且也是寺里的职事。到民国三十八年以后,我的观念变了,不相信鬼神、因果等道理了。

佛说法度二王出家缘

佛说法度二王出家缘佛陀时代,有两位国王彼此不和,经常发动军队,互相袭击,危害百姓甚深。佛陀听了,即答应波斯匿王的请求。开战后,忽有一国兵力不敌,心生怯弱,于是撤退至佛陀所在的地方。国王听了之后有所领悟,心开意解,便决定在佛陀座下出家修行。另一位国王得知这个消息后,知道心中大患已经去除,甚是欢喜,于是也前往精舍,顶礼佛陀,听经闻法。

善生比丘缘

善生比丘缘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时,波斯匿王的夫人怀胎十月,生下一儿,不仅相貌端正殊妙、世间少有,且出世即身披袈裟,并开口说话。过去迦叶如来住世时,佛陀带领大众比丘至各地宣说佛法,教化众生。出家后的善生比丘,勤诵经典,思惟道理,不久即通达三藏经典,契悟第一义谛,并且回到皇宫晋见国王。

妇人丧女失财 得遇佛陀出家修行正阿罗汉果

梵志为此苦恼不已,忧愁恍惚,甚至到了失去理智的地步。后来,梵志听人说:“佛陀是一位大圣人,为人天导师,时常讲经说法,为人排忧解难。”于是梵志特地前往精舍,拜见佛陀。梵志听完偈子后心生法喜,即刻化解了丧女的哀痛,并且希望能跟随佛陀出家修行。因为佛陀的威德力,梵志当下须发自落,成为一位庄严的比丘;日后精进用功,思惟无常之理,证得阿罗汉果。

切不可诽谤出家僧众 否则罪业深重

原标题——诽谤比丘受大业报诗曰:「贪痴嫉妒起嗔心,毁谤僧尼罪业深;惹是生非何所得?终归拔舌处刀林。」。饿鬼拜托尊者说:「尊者!您若回到阎浮提人间去,请您把我造口业所受的苦楚,告诉佛弟子们,警惕大家说:『宁以利刀自割其舌,一劫又一劫甘心受无量苦,千万不可一日之中讲谤出家僧众。』若说僧尼是非过恶,其罪业深重。身为出家僧尼,更须知道因果业报,毫厘不爽。善护口过,切勿妄出恶言,以免招诸恶趣剧苦。」。

两兄弟同时出家为僧 一人精进修行一人被驱逐出国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兄弟非常欣乐佛法,于是两人都出家修行。过了一些时候,宰相又供养了一块上等布料给精进比丘,而比丘一样转供养弟弟。这时候,精进比丘看见宰相的表现,心中便知道有人陷害他。除了向精进比丘顶礼忏悔自己的过失外,并将三藏法师及自己的女儿驱逐出国,以惩罚他们对精进比丘的诬谤。

她与他定下娃娃亲 却在婚礼当天出家

舍卫城的萨迦国王与鹿野苑的梵施国王因一些争执,双方起兵战争,伤亡都十分惨重。她回到宫中,对父母示现神变,并告诉他们“我已经获得不还果,不愿再享受世间的生活。希望父王母后能准许我,在佛陀的僧团中出家。”梵施国王听后,马上选定吉日,并通知众人参加王子的婚礼。婚礼当天,王子穿著上好的珠宝服饰前来迎娶,王女也是穿著妙衣霓裳,被接到鹿野苑。王子同意生乐母出家之后,生乐母高兴地对在座的宾客讲了一些佛法。

出家为比丘尼却不知已怀孕,竟也证得罗汉果

从前,有位年轻的...征得丈夫的同意后,出家为比丘尼。她出家时,不知道自己已经身怀六甲,后来,她怀孕的情形愈来愈明显,其他比丘尼就带她去见提婆达多。优婆离尊者因此向大众宣布这比丘尼没有犯戒律。后来,这比丘尼生下一位男孩,波斯腻王认养了这男孩,并且取名童真迦叶。小男孩长大到七岁时,知道她母亲是一位比丘尼后,他也成为沙弥。他热烈、努力地精进禅修,所以在很短的时间证得阿罗汉果。当天,她就证得阿罗汉果。

以何因缘,王子王女婚前同证圣果?

城里有位萨迦国王,鹿野苑有位梵施国王,二王因一些争议而起兵征战,双方均伤亡惨重。梵施国王暗自高兴:这是个很好的机缘,双方对阵时各得子女,将意味着和平的到来,停战合亲。梵施国王立即选定良辰吉日,通知众人参加王子的婚礼仪式。当天,王子身著最上好的服饰,王女也是身著妙衣霓裳,被接到鹿野苑。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王子王女皆生于高贵王家?以何因缘二人于佛生欢喜心一并出家,同证圣果?”

儿子的一番话让父母舍弃家财一同出家!

一日,梦见观世音菩萨,对她和颜悦色地问道:“你有什么希求吗?”妇女见是观世音菩萨,即忙下拜,然后说道:“如有可能,愿生三子。一子从商,成大财主;一子务农,仓廪丰实;一子做官,光耀门庭。”于是,儿子挂印弃官,访得一座名山,到一寺庙拜一长老为师,出家学道。他想起了父母,便回家度父母。父母听了儿子一番开示,终于清醒过来,把所有的财产施舍给了穷人,随子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