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

糞窟夫妻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一日清晨,佛陀與阿難尊者在前往舍衛城托缽的路上,遠遠地看到一對老夫妻,在糞窟中拄著柺杖,全身不停地戰慄發抖。典故摘自《別譯雜阿含經卷五》省思生命短促,切莫貪圖一時享樂而浪費光陰。修行因緣難起,護法護教更應及時,唯有精進修持,成就菩提,才不會在煩惱妄想中虛擲了寶貴青春,枉受諸多苦惱,造成生命的遺憾。

須曼花衣隨身產緣

更不可思議的是,身上的須曼花衣也隨著他的身形成長而變化,始終合身。長者夫婦知道須曼那身上能有這件莊嚴的須曼花衣,一定有其特殊因緣,便讓須曼那前往給孤獨園出家修行,並依阿那律尊者學習坐禪等法門。由於這樣的信心、懺悔心、願心及清淨供養的功德,所以感得須曼花衣隨身出生,並遇佛住世,出家修行,而證道果的殊勝果報。

善生比丘緣

過去迦葉如來住世時,佛陀帶領大眾比丘至各地宣說佛法,教化眾生。出家後的善生比丘,勤誦經典,思惟道理,不久即通達三藏經典,契悟第一義諦,並且回到皇宮晉見國王。

寶光比丘尼得寶珠緣

佛陀時代,舍衛城中有一位大富長者名叫「善賢」,他的女兒一出生,頭頂即有一顆湛然晶瑩的寶珠,散發的光芒將舍衛城映照得猶如白晝,因此長者將她取名為「寶光」。一天,善賢夫婦帶著寶光到精舍頂禮佛陀。寶光見到佛陀,非常法喜,當下頂禮佛足,求索出家。出家後的寶光比丘尼,十分精進用功,不久即得三明六通,證阿羅漢果,為諸天世人所敬仰。

優婆夷發願並子成道緣

過去,佛陀在世間教化眾生時,有一位優婆夷總是盡己所能,日日虔供養佛陀,無有懈怠。之後,優婆夷生了一名男孩,聰明靈巧、智慧過人,母親疼愛有加。男孩聽了母親的心願後深受感動,決定要盡力達成。

優多羅母墮餓鬼緣

長者夫婦非常歡喜,為其取名為「優多羅」。優多羅漸漸長大,父親不幸過世。過了不久,優多羅的母親去世了,死後因生前的惡業而墮到餓鬼道中。優多羅在母親死後,決定按照先前的心願,出家修行。當供養結束時,餓鬼再度出現,虔地懺悔罪業。

佛度護國王子出家緣

一日,佛陀在拘毘羅國城外吐羅樹下入定,察知王子護國的得度因緣已經成熟,於是率領大眾比丘前往城中度化。聽到佛陀的法音,護國王子心開意解,當下證得須陀洹果,進而生起出家修行的願心。從那時起,就拒絕進食,思惟佛陀的教誨,一天、兩天,一直到第六天,護國王子欲出家修行的道心堅固,依然不肯進食。護國王子即刻前去求見佛陀,以至恭敬之心頂禮佛陀,懇求出家。

如願臨刑求佛出家

一日,如願因惡行被人控告,遭官府逮捕,結果被判處...。送往刑場受刑之際,巧遇世尊,如願虔地頂禮佛陀,並向佛懺悔所犯下的種種罪行。如願祈求佛陀能憐愍救拔,替他向國王求情,赦免死罪,並且跟隨佛陀出家修行。佛陀答應如願的請求後,馬上派阿難至宮中向波斯匿王陳情。大眾比丘見如願不僅在臨死前能值遇世尊,免受刑罰;隨佛修行未久,又得道證果,不禁歡喜讚歎。

佛說法度二王出家緣

佛陀時代,有兩位國王彼此不和,經常發動軍隊,互相襲擊,危害百姓甚深。佛陀聽了,即答應波斯匿王的請求。國王聽了之後有所領悟,心開意解,便決定在佛陀座下出家修行。由於佛陀說法圓融,辯才無礙,使得國王法喜充滿,準備了許多美味佳餚供養佛陀及眾比丘;並且在佛前發廣大誓願,希望以此供養功德,回向於未來世,令一切眾生都能安隱,有所依歸,進而解脫,趣入涅槃。

誰沒有善根?

老人到了精舍,才知道佛陀早已出門行化,他心想:「雖然世尊不在,但聽說佛弟子中,舍利弗尊者的智慧第一,我何不求他讓我出家呢?」當他見到尊者,滿心歡喜地表明來意時,舍利弗也在默默觀察此人的善根是否具足?尊者發現,這個人於此生乃至過去百千世中,都沒有善根;再仔細推尋,這一劫乃至過去百千劫,竟然還是沒有任何的善根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