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二人俱出家緣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對兄弟非常欣樂佛法,於是兩人都出家修行。不久,寺院在三藏法師及眾人的發心下落成,由於它的莊嚴與宏偉,宰相對三藏法師更是敬佩與恭敬。過了一些時候,宰相又供養了一塊上等布料給精進比丘,而比丘一樣轉供養弟弟。除了向精進比丘頂禮懺悔自己的過失外,並將三藏法師及自己的女兒驅逐出國,以懲罰他們對精進比丘的誣謗。
難陀出家記 想起家中熟悉又溫暖的一切,同時,也勾起難陀終身難忘的那一天……「我一定是在做夢!」難陀嚇呆了。僧團中的生活和王族的排場大相逕庭,難陀有心不甘情不願的委屈,有適應的辛苦,浮躁不安的心無法得到片刻的寧靜。盤算再幾個轉角就能看見城門,難陀的胸膛炸開無言的歡呼……此時,難陀注意到有一群天女守著宮殿,殿中並沒有天子。過了一段時間,佛陀又來探視難陀。短短七日內,難陀就證得了羅漢的果位。
佛為生父宣說佛法 佛陀為真淨王次第開示佛法妙義:布施、持戒、行善生天等法門,並提示應當以捨離諸欲及不清淨行為樂。悉達多太子出家修行,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救度眾生出離三界,永脫輪迴之苦,乃實踐佛法中的孝道。成就佛道後,深知唯有以佛法的真理,度化父母永出生死苦海,得清淨法樂,方是究竟的報恩,於是親自為父親宣說佛法真理,勸喻修習聖道,脫生死苦輪,成清淨法身功德;孝道之至,堪為後世眾生立身行孝的典範。
舍利弗及目犍連尊者隨佛出家 舍利弗與目犍連蒙受甘露法益,決定一起求佛出家。世尊又為舍利弗及目犍連廣說四聖諦法,二人即得阿羅漢果。當舍利弗與目犍連尊者率領兩百人歸依佛門後,僧團便具足一千二百五十位大阿羅漢,常隨著佛陀在摩竭陀國及各地弘化度眾生。
優陀羨王出家緣 過去,盧留城有一位優陀羨王,具足大智慧,聰明絕頂,通達義理。如此憶念之後,她想起前生和國王的約定,便下至人間,來到優陀羨王的宮殿。《大智度論》云:「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雁能遠飛。白衣雖有富貴力,不如出家功德勝。」如有相夫人以八關齋戒的功德,得天界之福;如優陀羨王有所覺悟,出紅塵之家,立梵行高遠之志,進而解脫生死,成就道果。
清淨光明真富貴 在波羅奈城有一位長者之子耶舍,非常聰明且富貴勝人,頭戴天冠、身披瓔珞,腳上穿著無價珠寶鑲飾的鞋子。眼前的一切,令耶舍生起了厭離心,心想:世上災難、禍患無奇不有,我居然在這種種不淨當中,妄以為清淨而心生貪著,這真是顛倒。透過以身行道、實踐佛法、廣弘佛法,更能接引無量有情同入佛智,邁向清淨光明的未來;在利他當中成就自己的道業,也點亮每個人心中的自性光明。
佛 祖 释 迦 牟 尼 故 事 奉献在读者面前的这本《释迦牟尼故事》画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完美、最完整的佛祖故事资料,数十幅形象亲切,色彩绚丽的故事画面,概括了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及他的一些基本思想。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释迦牟尼丝毫不为五欲的享乐所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