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阿斗

刘禅当上安乐公后,又活了多少年?那些年生活怎样,结局如何?

景耀六年,邓艾偷袭蜀国腹地,在绵竹击败诸葛瞻,刘禅得知诸葛瞻战败消息后很恐慌,立即把身在成都的文武大臣都召集起来商量应对办法。当时蜀国腹地虽有一定的抵御实力,而且刘禅的第五子北地王刘谌也向刘禅建议抵抗并请求背水一战,但光禄大夫谯周却极力怂恿刘禅向邓艾投降,在此期间,蜀汉驻守南中的安南将军霍弋也向刘禅提出率兵勤王,保卫成都的建议。

姜维死后82年,写给刘禅的密信被发现,网友:孔明泉下有知死也瞑目了

姜维得知消息后,他只好放弃阴平,与张翼、董厥会合,退保剑阁,与钟会大军对峙。而刘禅在荆州本土豪强的劝说下也开城投降,并敕令姜维投降。其实不然,在姜维死后82年,他的一封写给刘禅的绝笔信让大家知道,姜维没有对不起蜀国,证明了他的清白。而姜维的死,不过历史潮河中的一点涟漪罢了。但实际上,姜维的死,代表着汉王朝就此灭亡。

他究竟是昏庸还是大智若愚?

看到孩子不成器,人们常常形容他们为「”扶不起的阿斗”;或看到安逸享乐的生活,用乐不思蜀去批判。那么「”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的主人公究竟到底是不是软蛋呢?阿斗,是刘备的长子刘禅的小名。在公元223年,终生为兴复汉室的刘备在白帝城病故,后刘禅继位,被称为刘后主。在后人的眼中,对于刘禅的印象,从头到尾都是个碌碌无为的庸主、亡国昏君。通过阅读各类史籍,一些读者对此提出质疑:假如刘禅是个昏庸无能之

蜀汉后期的一员大将,反对姜维北伐,最后成为西晋大臣!

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争霸,最先灭亡的是刘备建立的蜀汉。对于蜀汉后主刘禅来说,选择了开门投降。彼时,后主刘禅投降魏国,赦令前线抵抗的蜀军将士投降。咸熙二年,司马炎建立西晋,曹魏灭亡,董厥这位曾经的蜀汉大将,后来成为了西晋大臣,受到了晋武帝司马炎的重用。三国时期蜀汉重臣,镇北将军魏延同乡。就蜀汉大将魏延来说,也是义阳平氏人。不过,在年龄上,董厥要小于魏延,也即董厥主要是蜀汉后期的一员大将。

刘禅当上安乐公后,日子过得应该挺美,这结果是怎么得来的呢?

景耀六年,邓艾偷袭蜀国腹地,在绵竹击败诸葛瞻,刘禅得知诸葛瞻战败消息后很恐慌,立即把身在成都的文武大臣都召集起来商量应对办法。当时蜀国腹地虽有一定的抵御实力,而且刘禅的第五子北地王刘谌也向刘禅建议抵抗并请求背水一战,但光禄大夫谯周却极力怂恿刘禅向邓艾投降,在此期间,蜀汉驻守南中的安南将军霍弋也向刘禅提出率兵勤王,保卫成都的建议。

刘协山阳公,刘禅安乐公,这两个公爵待遇差别有多大?

公元220年3月曹操去世后曹丕继称魏王,曹丕可没曹操那么患得患失,同年末汉献帝逊位曹丕登基为帝建立魏国,不过曹丕对汉献帝刘协还算不错,《三国志》记载:「”黄初元年十一月癸酉,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263年8月司马昭三路伐蜀,11月刘禅投降蜀国灭亡,司马昭对刘禅同样不错,《三国志》记载:「”惟景元五年三月丁亥。皇帝临轩,使太常嘉命刘禅为安乐县公。”景元五年也就是264年,那么刘协山阳公

费祎遇刺身亡后,后主刘禅采取的措施耐人寻味?

252年,费祎迎来了人生的巅峰,在经过了六年的考察之后,刘禅授予他开府的权利,他终于享受到了当年蒋琬的待遇!费祎成功了,他醉的很彻底。费祎一死,姜维转正,蜀国又从全面防守转向全面进攻。(二)费祎遇刺,谁是幕后黑手?再说,只有费祎和他的政治主张是一致的。但费祎的死,刘禅最后还是把账算在了姜维的头上。258年,刘禅恢复了姜维的大将军。

邓艾​偷渡阴平,蜀汉还能抵抗,他却力排众议投降,史书却夸他

长久以来,蜀汉力主北伐的主战派,一直掌握着朝堂的话语权。不料,追赶姜维的邓艾从阴平偷渡成功,直抵绵竹,攻入成都城下。这个时候,一个主安派的代表人物,坚决反对北伐的蜀汉的大儒,直接变成了主降派,力排众议,极力主张刘禅向魏军投降。姜维投降后,试图复国未成,蜀汉彻底灭亡。君子死社稷,投降,丢人。历代儒家学者都认为谯周此举,是在为投降主义鸣锣开道,丧失了民族气节。

一场两千多年前的家暴,让这个蜀汉仅次于诸葛亮的二号人物送了命

无独有偶,在两千多年前的三国时期,蜀汉有这么一个老兄因为家暴送了命,送命不稀奇,稀奇的是这位老哥可是自诸葛亮以下的第二号人物,一个国家的股肱级别的大臣为什么会因为家暴而被处死呢?刘琰的官职仅仅排在李严之后,可见刘琰已经成为了蜀汉的三号人物。当李严作死陷害诸葛亮时,刘琰老兄带头弹劾李严,在这份奏章里,头一个签名的是诸葛亮,刘琰排第二,可见刘琰虽然手头上没兵没权,但实实在在的是蜀汉的二号人物。